01
人才流失的代价
很多案例表明:核心人才的流失,除去有1-2个月的招聘期之外,还有将近一年的适应期加融入期。也就是说,这期间,企业要承担将近一年的无回报投资。不仅如此,拒不完全统计,重新找到与目标岗位匹配的人才的失败率超过40%。
员工离职后的人岗匹配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找个人填补前员工留下的坑。新员工从入职到上手,培训费用加融入投入,费用换算成钱相当于已离职员工年薪的150%。
更让企业主和HR头疼的是:据权威机构可靠消息称,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恐慌,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想着跳槽;如果员工离职率达到20%,这个数据则会翻倍。
02
员工3个月离职和2年离职,差别很大!
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马云最著名的两个论断是: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员工提出离职,其实原因复杂、包罗万象。
培训期未结束就离职,说明新员工看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产生了较大差距,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小编曾接触过一个案例,新进员工——一个男孩子入职第二天就提出离职,原因是公司男生太少。这个案例的背景是,该公司招聘统一安排在了周六,整个场地当时只有人事部在加班,女孩子居多,当时这个员工表示理解。但是该员工入职后发现,整个公司加上他就三个男员工,无法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在入职面谈时,就把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讲清楚,不隐瞒也不渲染,让新员工对新公司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上情况,浪费双方时间。
招聘工作之前把员工入职的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从招聘到通知入职、报道、入职培训、与用人部门交接等环节,应该充分考虑到新员工的感受和内心需求,让他了解他想了解的内容。
入职3个月内离职,主要与工作内容有关。这种情况说明公司目标岗位的设置、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认真审查,思考是不是有让候选人误会的情况出现,及时更正,以便降低在招聘环节的无效工作,节约人事成本。
入职6个月离职,多半是与直接的上级领导不合。HR是整个公司运行的基础,如果用一艘船来比喻一个公司,那人事部就是这艘船的燃料,没有燃料船就无法启动航行。HR除了要对新人进行业务培训以外,更要想办法让管理者们接受领导力培训,了解并掌握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而管理者作为一个部门或者是公司的领头羊,要了解下级的优势,有良好的统筹能力,能让员工优势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让员工实现价值的同时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益。
工作2年左右离职,多半与企业文化有关系。这时的一般员工对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包括处事原则、人同事相处、人文环境、职业发展等等。企业文化代表一个公司的信仰,如果信仰不符,员工走人也是迟早的事。这个时候,HR或者企业主要思考,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不是有与员工冲突的地方。当然不是离开一个就要去思考一次,众口难调。
3-5年的老员工离职一般情况是看不到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