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 | 公司自行清算的流程
2019-08-09 19:01
公司解散不是公司主体资格的终结,公司解散后应进入公司清算程序,只有经过合法有效的清算程序后,方能实现公司主体资格的消亡。公司解散不清算,将导致清算主体被追责,股东甚至被要求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公司解散后,有必要按照相关程序,合法有效的完成清算程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清算程序具有法定性,并不允许股东通过章程或协议作出有违公司法规定的自主安排。
相较于破产清算和司法清算程序中的第三方强制干预,公司自行清算一般由公司股东启动和控制。但是,公司自行清算同样须遵循法定程序和规则。本文尝试梳理绘制一幅公司自行清算流程全景图,以此探究公司自行清算过程中的股东角色和流程要点。
一、基本流程公司应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首先组成清算组,并完成清算组的工商登记备案,即开始了公司的清算之旅。翻读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无对自行清算程序的时间限定要求,基于在自行清算中清理税务办理税务注销等各种事宜的各种不可控性,故此而为之。但如果公司怠于履行清算事务,久拖不决的,则外部债求人可以此为由向法院申请司法清算。
公司通过自行清算并注销的逻辑就是公司的资产足以对外偿付公司债务,若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资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资不抵债的,应向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二、流程要点
(一)清算组的成立
公司应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组成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中,清算组由股东确定的人员组成,既可以是股东本人也可以是股东指定的人员;股份公司中,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组的构成应经股东(大)会审议后通过,在公司章程无特别规定的前提下,该审议事项为股东(大)会的一般审议事项,由代表二分之一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即可。
公司逾期不成立清算组将导致公司的相关义务主体被追责。然而在实践中,公司被控股股东所把控,小股东往往难以在公司处于解散后以一己之力完成清算的义务,此时小股东可通过申请法院指定清算,则公司进入到司法清算程序之中。
(二)清算组的法定职权
《公司法》第184条规定了清算组的职权,该职权为清算组的法定职权,不允许章程就此作出另行规定,清算组只能在此职权范围内完成清算义务。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1)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2)通知、公告债权人; (3)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4)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 (5)清理债权、债务; (6)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7)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我们进一步就清算职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程序问题,作出以下提示。
1、通知、公告程序
《公司法》第186条规定了清算组的通知和公告债务人的义务。在实践中,我们时常发现,一些公司对于债权人只有通知或只有公告。然而本条所规定的“通知”和“公告”是针对“已知”和“未知”两种不同性质债权的两种不同的程序,不可相互替代。对于“已知”债权需以书面方式予以通知,而对于“未知”债权,如公司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对于不特定主体的赔偿责任,则需用“公告”方式予以公告,且需“根据公司规模和营业地域范围在全国或者公司注册登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
“通知”的内容该包括哪些,法律并无具体规定。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公司处于解散并进入清算、债权人应申报债权的内容、时间等基本事项,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应是一个正常理智人接到该份“通知”后即可知晓公司已经进入清算,而其可按照通知履行申报债权的权利。否则,该“通知”会因基本要素不全,或将会导致清算组被追责。
2、清算组的对外清偿事宜
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不能径直对外进行清偿,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将《清算方案》报股东(大)会审议,清算组只能执行经审议通过的《清算方案》。清算方案具体包括资产处置方案、土地处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债权债务处理方案等等。清算组根据《清算方案》只能按照以下顺序依次对外清偿: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公司债务,在前述费用支付完毕后的公司剩余资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在公司进入解散时,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公司法司法解释二》 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程序是实体的保障。公司清算程序的合法有效,与公司相关利益人尤其是外部债权人的利益休戚相关。近年来,我们已经感受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宽入严管的监管态度,在司法审判中因清算所引发的清算责任纠纷也成逐步上升的趋势。公司有必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清算程序,通过合法有效的清算实现从市场上的全身而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