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气象。
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7位,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预计“一区多园”实现营业总收入4100亿元、同比增长4.8%;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84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40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投资128.92亿元、同比增长50.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7.7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57.66亿元,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6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4%的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63人。十项民生实事13个小项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1项。
这一年,我们埋头苦干、砥砺前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干成了不少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难事,为高新区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起步即冲刺,年初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迈为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召开区招商引资攻坚大会,85个亿元以上项目抢先落户,5.0产业新空间建设继续高歌猛进,惟快惟效推进项目进驻投产,工业投资在上年倍增基础上再增长五成,近三年规上工业企业增量相当于过去总量的六成;我们实干谋突破,以“古镇五新”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创新打造“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新空间“永丰模式”,动工建设北沙“三生”示范产业园、港湾9号·未来智联工厂;动员全民共建共享“绿美高新”,红花山废旧矿山蝶变升级森林公园,高新区成功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我们数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推进高新区立法工作,《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正式出台;高规格承办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暨第五届留学生节,三年谋划建成珠海留学文化馆,欧美同学会首个留学报国教育基地、“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珠海)顺利挂牌;历史性解决那洲布料城20余年升级改造难题,唐家油库搬迁取得积极进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眼“又高又新”“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现代产业集群成势。围绕“专项政策+专业联盟+专门园区”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新型储能产业联盟,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推进建设60万平方米大湾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园、23万平方米大湾区新型储能生产基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分别实现经济规模72.03亿元、69.50亿元、156.28亿元,其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同比增长19.05%、15.19%。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线改造,推动新备案和在库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近200个。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0.53%和73.96%。
科创企业茁壮成长。出台实施人才引育、金融支持、产品(技术)应用、上市扶持等系列政策,兑现各类扶持资金约5亿元。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三大培育库”,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总数23家,实现倍增;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55家、总数330家;新增高企77家、总数701家、占全市26.3%;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6家、总数926家、占全市33%;新增上市公司3家、实现北交所上市破零,总数20家、占全市41%。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落实“专班”调度、“专员”督办、“红灯”警示三大长效机制,8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1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4.7%。博创储能、中科先进院等重点项目建成封顶,完成投资23.44亿元。29个专项债项目下达资金27亿元、规模创历年之最,支付率100%。75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2.5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着眼科技引领、自立自强,创新动能竞相迸发
创新合作加速深化。制定校地融合互动发展方案,支持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建设,选聘10余名科技型企业家、高精尖技术人才担任高校职业导师,共同打造校地协同创新生态圈。支持南方海洋实验室建设,珠港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交付使用,蓝海科技产业园落地清华科技园,首批签约入驻企业6家。整合全区科研资源打造设备技术共享平台,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委员会正式落户。
创新能力加速提升。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光库科技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航宇微获评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健帆生物血液灌流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洲智能项目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咨询大厅签约专家20人,全市首批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落地高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15亿元,完成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5单。1-11月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982件、同比增长43.31%,PCT国际发明专利62件。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高标准承办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暨第五届留学生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出席活动开幕式并为珠海留学文化馆揭牌题词,推动市政府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约共建“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珠海)。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9名(含辖区高校、实验室)、占全市75%,排名全市第一。“高新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新入驻企业超470家、人才超3万名,“免申即享”项目累计覆盖2万余人次,兑现各类人才扶持资金近1.72亿元。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自主评定权,下放自评名额139个。动工建设珠海留学生公寓,建成4家“青年人才驿站”,筹集人才保障性住房项目11个共9245套。
创新环境加速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更强,对接银行支持制造业贷款新增68.52亿元、增幅超60%;“成长之翼”兑现贷款贴息资金1628万元、同比增长52%,撬动贷款金额达24.78亿元;新增私募投资机构12家,新增基金认缴规模141亿元,完成天使投资及产业投资项目24个、投资额8.57亿元,区属国企高新金投获评清科排名“2023年中国国资投资机构50强”。成功举办第九届“菁牛汇”,焕新升级唐家湾全球科创路演,超90个项目签约落户。“1元创业空间”扩展至4家国家级孵化器,总备案面积超1.8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培育特色创业项目116个。
(三)着眼经济增量、源头活水,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精准出击全域招商。首设“每周五招商日”,领导干部带头看项目、谈项目、跑项目、招项目。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出访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拓展招商版图,带队赴外招商60余次、洽谈项目超120个。聚焦“3+3+1”主导产业开展强链、补链精准招商,编制储能产业、软信业、商贸业等产业链图谱、产业招商地图、产业招商手册。依托“链主型”企业引进一批配套企业,成功落地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先阳新能源总部基地、长园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
拓宽渠道赋能招商。持续扩大招商“朋友圈”,携手央企和创投机构引进超3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与50余家国内外商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市属国企打造“政府招引+国企投资”招商新模式,新引进康龙化成、凯德诺等优质项目。充分发挥区属股权投资平台的资本撬动作用,引进东信时代、世炬网络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会展招商”,主办2023年储能产业专场论坛、2023全球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周、珠海高新区—香港经贸合作交流会等招商推介活动30场次,成功落户洛伦兹、金石三维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强“存量招商”,围绕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厂房投入等6个方面开展政策补贴,增资扩产项目25个、总投资22亿元。全年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49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
落地见效积蓄动能。构建项目洽谈靠前介入机制,确保项目引进、建设、竣工、投产等无缝对接。新引进项目已动工120个、动工率达91%,已投产57个、产值超35亿元。以东信时代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后迅速带来增量、产生贡献,推动软信业等行业止降回升;先阳新能源、长园医疗等11家当年引进项目实现当年升规纳统,形成产值净增量13.52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近3个百分点,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产生效益”。
(四)着眼全域打造5.0产业新空间,产业载体加快拓展
高标准建设产业新空间。建成5.0产业新空间67.76万平方米,两年建成182.76万平方米,累计签约项目132个、拟固投总额超3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31家,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鼓励新入驻项目早装修、早投产、早受益,项目入驻率超八成,13个已投产纳统企业获得奖补资金250万元。港湾系列标杆项目规模超13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68亿元,港湾1号获评“中国产业园区30强”,港湾7号获评“粤港澳大湾区十佳新项目”。
高效率盘活空间载体。出台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三年攻坚工作方案,分类处置4宗13万平方米经济产出低效用地。加快工业项目提容扩建,推动恒立科技园项目完成验收,建设宜盛电子、富茂钢结构、金发工业区等项目,可拓展产业空间超20万平方米。依托永丰、金鼎片区探索“做地模式”,加快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用地。高效完成35个重点项目土地清理,清理用地超4100亩,其中产业项目用地1020.63亩。
高品质打造产业新社区。聚焦服务好产业工人生产生活,优化提升“1(区级)+5(大型)+4(小型)”三级产业新社区服务体系,动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区级产业新社区服务中心;全市首个“产业新社区”示范项目东翼一期主体建成封顶,西翼沿街配套设施基本完工。持续完善园区配套,建成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配套食堂,宿舍总面积7.33万平方米,可服务保障近4000名产业工人。
(五)着眼城市提质、交通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路网四通八达。持续畅通交通大动脉,中山大学隧道、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建成通车,高新互通立交全线贯通,兴业快线(北段)西线正式开放,高新区15分钟直抵主城区。投入12.48亿元完善市政路网建设,动工建设金唐东路二期工程等54条市政道路,完成中珠渠北路等11条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情侣北路(淇澳大桥至珠中边界)、石坑山隧道、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珠海段)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编制高新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方案,淇澳岛旅客集中接驳站建成运行,实施进岛道路拓展、智慧停车服务等工程。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有力有序推进4个旧村改造项目,东岸留诗山改造工程完成清拆,河头埔村项目规划条件、官塘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通过审议。开展管网病害修复一期工程,修复排水管网2873米,新改建污水管网18.58公里,完成16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系统治理11处内涝积水点。建成公共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位近1800个。开展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完成河道清淤2.67公里、清淤量1.8万立方米。区属国企获评省环卫工作突出集体称号。
智慧城市建设提速。建立全市首个区级“一网统管”平台,持续完善“网络+平台+服务”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实现社会治理、三防森防、环境监测等“一屏观全区、一网管全局”。探索搭建国有土地“全覆盖、全天候、全时序”数字监管平台,打造一批“智慧河长”“智慧工地”“智慧园区”。完成区应急指挥大厅、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配备完善智慧监测、视频调度、应急指挥、通讯保障等硬件设施。
(六)着眼“百团大战、百花齐放”,“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
城乡融合活力迸发。以头号力度打造头号工程,谋划推进“古镇五新”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投入资金超45亿元,推进29个强基立柱攻坚项目加快落地。唐家湾镇在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美丽圩镇示范镇建设中荣获双第一,强势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排名第31位。提升会同那洲乡村振兴示范带配套设施,古元美术馆那洲分馆顺利揭牌,“寻觅唐家湾人文风情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会同社区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名单。大力开展“十大网红打卡点”、“唐家湾老字号”“唐家湾新八景”评选、汽车促消费、香山唐礼等活动,五一、十一期间共吸引游客超130万人次。
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全面推进“村村有物业”,创新实施“国企+村集体”联动发展,“永丰模式”被纳入省“百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在全省推广。动工建设55万平方米北沙“三生”示范产业园,预计为村集体增收约2200万元/年;投资超14亿元升级改造那洲布料城、打造未来智联工厂,村集体物业租金由650万元/年提高至1500万元/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1.23亿元、同比增长13.85%。
绿美高新尽显风华。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5个“美丽中国”高新实践项目投资8.12亿元,完成计划的122.84%。以“一专班、一制度、一体系、一平台”落细落实林长责任,种植乡土树苗8万多株,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完成率109%,森林抚育完成率177%。实施国道、省道等重点部位沿线绿化提升,修复裸露山体约55公顷;全面提升12.6公里会同—那洲绿道大环线绿地景观超25万平方米。建成红花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获评省级林长绿美园。“一树一策”精细管护1024株古树名木,超14万人次参与“五最美”评选,唐家共乐园古树群获评省“十大最美古树群”之首,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代表珠海竞逐“绿美广东竞风华”,在全省165个县区中荣获全省十强,位列第五。
(七)着眼流程再造、效率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企业服务质效提升。升级“高新i企服”打造24小时线上服务平台,收集企业诉求1755件、办结率99%。编制高新区“拿地即开工”标准工作指引,推动英搏尔、天成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提升“一站式”企业服务机制,成立高新区产业金融服务超市,构建“1+N”企业家服务站体系,制定全国首个“企政服务”地方标准。“广东珠海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优化“掌上办”“一次办”“一站办”政务服务,实现“零干预、零材料、零费用、零跑动”,建设“5G+”数字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政务智慧小屋”,提供“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设立“绿色通道”综合服务窗、“办不成事”暖心服务窗,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全区458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203项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
政府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10件人大代表建议、8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法制审查提前介入和容缺受理机制,平均时限从5天缩短至2天。法治珠海建设考评获得优秀等次。动态调整下放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职权425项。深入开展“四下基层”调研,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持续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决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八)着眼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幸福高新底色更亮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民生支出29.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8%。投入1600万元实施15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建成幼儿园5所、小学2所,新增学位5040个,打造高新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成立珠海市礼和教育集团,在全市率先探索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协调解决283名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3.34%。动工建设珠海市香山医院,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正式投用,新设星湾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运营。高标准持续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首创“扬帆高新”品牌系列活动,为3万多名在校学生打造优质就业创业平台。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近1400万元,惠及超5000人次。落实“菜篮子”区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恢复耕地600余亩,超额完成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投入超4400万元扎实开展东西部协作和驻镇帮镇扶村,带动道真县、合江镇农产品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15%。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全市首个线上立案、开庭、司法确认、公证平台。创新“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统筹打造“大观桥乡约”“壹肆柒”纳智堂等议事协商品牌,累计开展活动150场。唐家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唐家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会同社区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银星社区获评“平安星级社区(村居)十佳典范”。
守住守牢安全底线。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完成整改252项。投入1.4亿元建成总长53.88千米凤凰山扑火通道。健全完善“防”与“救”责任链条,成功应对龙舟水和台风“泰利”“苏拉”“小犬”等自然灾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鹰击”“净网”等行动。建立高新区电信网络诈骗“通报—警告—挂牌”机制,9家企业发起成立高新区防诈联盟,诈骗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严密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完善12个溺水隐患点防护设施。扎实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调查连续3年获评全市第一。
此外,人民武装、双拥、民族、宗教、工会、侨务、残联、档案、军民融合、海防、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同志们,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看似寻常,成却艰辛。我们在抢抓先机中赢得主动,在攻坚克难中扭转被动,在为民服务中收获感动。我们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凝心聚力;得益于各位企业家扎根高新、共谋发展;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苦干实干。让我们向辛勤奋战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居安思危,方能致远。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有差距,部分经济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实体经济特别是企业发展困难较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二是民生领域有短板,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风险防控有压力,安全生产、房地产等领域仍有风险隐患;四是作风建设待加强,部分干部的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少数干部存在“躺平”思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强。对此,我们一定要积极正视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珠海建市45周年,也是加快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市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起步之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珠海为核心,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高新区作为珠海东部门户,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公路、城轨、地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在此汇聚,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深珠通道规划编制,高新区将成为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交汇点,我们迎来了优化提升、创建新城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要求以高新区为主战场打造未来科技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科创“孵化器”,加快成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担负着改革攻坚、创新突围的使命重任。同时,我们也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周边兄弟区在推进改革创新上政策更优、力度更大、速度更快等困难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鼓足信心底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珠海打造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310”具体部署和省“两会”要求,以及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313”思路举措,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锚定“三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千亿元大关”总任务,紧扣“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要求,聚焦“1+10”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科技创新、产业振兴、人才激励、场景应用“高质量发展四大支撑”,扎实做好三件事、打好三张牌、抓好10项重点工作,全力实现2024年“开门红”“全年红”,加快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市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4400亿元、同比增长6.8%,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力争实现正增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高企新增100家;规上企业新增100家;企业新组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超20家;新增孵化器2家、孵化载体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新增管理及参股基金规模14亿元,区自管股权投资基金直投金额3.5亿元。
(一)办好三件事,牢记高新使命、彰显高新担当
一是全力打造未来科技城。科学谋划未来科技城发展定位,以6.63平方公里后环片区为重点,集最强力量、最优资源建设未来科技城,一体规划建设18.7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中心区,打造区域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及科创中心。系统研究开发模式、投融资方式、建设时序,加快完善出台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加强与优质资源创新对接、产业链接、空间衔接。紧扣产业规划,预留充足产业空间“虚位以待”好项目,做大做强“3+3+1”现代产业体系,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二是高起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科创“孵化器”。用好市专项政策,实施工业物业产权分割转让、重大平台引进、重大项目基金支持等措施,推动实现企业培育、人才招引倍增目标。按照全域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产业空间拓展、服务体系健全的要求,系统构建产业链式培育全贯通、创新网络全联通、空间形态全涵盖的“超级孵化”体系,差异化、专业化、集约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带动全区孵化效能提升,建设具有鲜明珠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科创“孵化器”。
三是大力推进项目落地攻坚。推进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大提速,力争格创芯谷三期、那洲片区小学等5个项目一季度开工,推动万泽生物、格力电子元器件、格力新经济创投中心等11个项目投产运营。深入实施“产业立柱”行动,加快推动大湾区新型储能生产基地等8个省重点项目、39个市重点项目动工、投产,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年内投资超50亿元。围绕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招商,在新能源、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新引进一批具有龙头企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提前做好供电、供水、环保等基础配套。
(二)打好三张牌,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发展动能
一是打好深珠合作牌。用好深中通道通车机遇,推动产业量级、创新能级快速提升。用好深中通道开发建设窗口期。进一步放大高端产业载体、优质营商环境、良好城市环境等优势,迅速制定“通道招商”专项方案,创新“主播看高新”“双桥时代、深珠同城”推介宣传,加快引进一批引领式突破、爆发式增长的深圳科创项目和高端人才。加快畅通软硬联通。配合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推进唐家港开通深圳蛇口、宝安等地航线,布局更多停机坪,畅通与深圳空中航线,加快融入港深“40分钟生活圈”。对标深圳营商环境,加强在政务服务、市域治理、公共数据等领域“软联通”,推出“异地办”“指尖通办、无感漫游”事项,探索外地户籍高端人才享受本地医保、教育等“同城待遇”,加快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通道。推动“双桥”协同发力。做好“链接港深、融入湾区”文章,加快与深圳等地创新对接、产业链接、空间衔接,加强与深投控、深建工等国企开展项目共建;积极融入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把握“经珠港飞”等利好,发挥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以投促引”乘数效应,扩大港澳青年“1元创业空间”范围,争取港澳国家实验室在高新区设置分部。
二是打好留学文化牌。擦亮留学文化金字招牌。高标准建设海归人才小镇,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区域论道等板块精心筹备第六届留学生节,推动珠海留学生节扩大规模、扩大影响,推进“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珠海)建设,加快吸引集聚全球优秀留学人员落户高新、创业高新。打造留学人员梦想家园。以珠海留学文化馆为主阵地,创新“项目经理”模式,常态化举办创新论坛、主题沙龙、项目路演等系列交流活动,营造人人讲述留学故事、处处举办留学活动、时时弘扬留学文化的浓厚氛围。激发留学资源社会效益。依托“留学报国教育基地”、“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珠海)深入挖掘留学资源,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对合作签约项目落实专人跟进、专业服务。依托珠海国际赛车场、唐家古镇、会同古村等优质文旅资源,塑造青年喜闻乐见的唐家文商旅公共IP品牌,以旅带商、以节兴市,带动交通、食宿、游览和周边购物等综合消费。
三是打好高校资源牌。持续拓展“高校校友朋友圈”,形成政校企产业、科研、人才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新局面。选聘一批科技型企业家、高精尖技术人才担任高校职业导师,打造一批“院士领航”科研团队,打通“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链条。支持高校产学研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项目,支持建设北理工科技创新园,推进众创空间、联合创新中心、孵化器等扩面提质,促进高校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做强校友经济,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共营10个以上研发机构、共孵100个以上前沿项目、共育1000名以上高层次应用型科技人才,加快建设超10万平方米孵化平台,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深海、空天等前沿领域加速打造4-5个超100亿规模的“两高融合”产业集群。
(三)抓好10项重点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一是壮大城市能级量级。着力提升产业量级。对标先进高新区,按照“一年破局起势、三年立柱架梁、五年培优育强、七年积厚成势”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集聚、企业培育,加快引进大产业、大项目,培育4个300亿级产业,1个500亿级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研发经济,对标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高起点规划建设24万平方米唐家湾超级总部基地,全力引进总部企业创新基地、研发中心,构建“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楼宇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全面提升区域能级。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合作区为纽带更深层次加强与葡语系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产业、资本、经贸、人文开放合作,大力推进“横琴研发+高新制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实施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现代商贸业集聚发展等政策,举办促消费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市场。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支持推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化”新型住宅产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全力支撑珠海“陆海空”产业布局,推动工业投资再提速、产业体系再升级,实现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3年内突破1000亿元规模。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主导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产业“新立柱”,加快布局传感器、储能、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赛道。力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达430家,形成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与智能电网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大力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珠海海洋中心,拓展海洋产业服务、会展旅游、海洋研学等功能。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低空经济、6G通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未来产业,以“四个一”模式(即成立一个产业联盟、出台一套产业政策、建设一个产业园区、落地一批应用场景)快速集聚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鼓励重点企业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应用范例,加快构建AIGC与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力争年内在低空无人配送、虚拟手术间、AI运动场、城市巡航监管等细分领域设立30个应用场景。大力完善企业培育体系。培优育强一批“链主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健帆、英搏尔、先阳、迈为、康龙化成等重点企业,建立百亿企业培育库,力争3-5年内培育5-10家50亿级重点企业、百亿级龙头企业。全力拓展载体空间。加快建成近3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建立健全企业评估、产值兑现和退出机制,用最好的产业落地条件汇聚创新资源,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空间供给。实施支持低效工业用地提容扩建、提质增效若干措施,盘活经济产出低效用地和空置厂房,重点推进原德豪润达等传统低效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完成低效用地整治500亩以上,力争3年低效用地整治不少于2000亩、土地清理不少于5000亩。
三是全力以赴招大商、招好商。强化专业招商。持续建强“4+3+N”全域招商队伍,积极探寻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聘请一批国际企业家、行业优秀人才、国际投资顾问、知名校友开展委托招商、校友招商,在招商引资中发现培养锻炼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壮大专业化招商队伍力量。推进以商引商、精准招商。紧盯华芯半导体、格力电子、通桥医疗等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细分产业企业清单、强链补链拓链清单,强化“龙头企业+”“高端人才+”“外资商协会+”系统招商,年内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0个。抓住新兴产业风口。瞄准传感器、储能、新型显示、增材制造、低空产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以及人工智能、ChatGPT在工业物联网、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全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抢占新兴产业增长制高点。大力招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全国生产性服务业五百强企业及港澳服务业企业百强名录,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推进以制造服务业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项目履约监管。持续推动招商项目“打粮食”、出实绩,加快建设履约监管智能化平台,系统梳理新引进项目履约情况,实时监控项目进展,确保项目产值、税收兑现情况“一跟到底”。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做优创新平台。支持“天琴计划”深耕引力波探测,推动激光、材料、光学、航天工程等一批前沿技术集聚发展。建强北理工科技创新园、南方海洋实验室、哈工大经济港、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等5大科创平台,加快推进蓝海科技产业园建成投用。携手港澳创新资源探索创建先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规划建设集研发、孵化、中试、基金、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育强创新主体。支持“链主型”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0%。做优“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梯次培育体系,推动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发展基金,力争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达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00家、上市挂牌企业达36家。涵养创新生态。搭建孵化器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双创载体提质升级,年内孵化面积达215万平方米、孵化科技企业达1000家。深化落实“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持续引育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加大科技金融信贷服务范围,新增发放贷款不低于30亿元。扩大唐家湾全球科创路演、“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举办双创活动不少于100场。加快推进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测所珠海检验室建设,优化产业服务平台。建强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围绕产业需求出台知识产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力争省级“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示范区示范企业超5家,积极申报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
五是加快优化城市功能品质。稳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后环片区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核心区,谋划建设未来科技城中心区、唐家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片区,高起点谋划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轴“两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一体共兴的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全力配合推进金琴快线北延线、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珠海北站、唐家湾站及后环站(规划项目)三大轨道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加快推进中珠渠南路、二线公路、金溪大道(高新区段二期)等重点交通干线建设,推动科技园区、居民社区、大学校区和旅游片区间高效畅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启动永丰、金鼎等片区用地清理及招拍挂,积极推进“做地模式”,加快推进北沙六组、下栅李庄等旧村改造;下决心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加强北围、金鼎等片区公共服务,系统布局邻里中心、便民商铺、农贸市场等设施,配合推进北区水质净化厂二期、唐家水厂二期建设,完成排水户污水管网全覆盖达标攻坚;全面开展关键节点疏堵、公交线路优化、路面平整修复等专项行动。
六是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抓实抓细“古镇五新”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区—镇—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复制推广“区属国企+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模式,加速建成那洲未来智联工厂、北沙“三生”示范产业园,谋划建设鸡山城市阳台,加快推动29个强基立柱攻坚项目落地见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工程,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唐家古镇改造活化提升(一阶段)、会同乡创文化中心及配套空间、会同集等项目,提升那洲艺术创新园区配套,创意打造那洲画家艺术村,加快推进养云山馆复建、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等特色项目,打造文旅融合新示范。迅速吹响绿美高新集结号。加快实施区镇村绿化实施方案,社区、校区、园区阵地联动,抢抓年初植树黄金时节,开年即冲刺,全力确保一季度见成效、出实绩。强化生态效益转化,创新宣传淇澳红树林、唐家共乐园、银星红花山等绿美高新名片,推出更多“绿美+研学”旅行精品路线。
七是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执行好、落实好高新区条例。以《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落地实施为牵引,深化珠海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园区统筹、创新统筹、产业统筹、金融统筹、招商统筹五大统筹行动,系统打造大抓产业发展、大抓改革创新、大抓招商引资、大抓城乡融合的“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法治化、协同化、特色化新格局。打响“一门受理、一站办理、一口反馈”高新服务品牌。持续推动高新“i企服”线上服务平台智慧化升级,完善“1+N”企业家服务站服务体系,构建分级分类产业服务机构库,推进设立产业服务专项基金。加快推进珠海特色“企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国家级企业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建立健全流程再造任务清单。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行“秒批”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带章评审”审批模式,强化项目落地攻坚指挥部和现场督战推进机制,确保产业项目快速研判、快速签约、快速落地、快速开工、快速投产。
八是建设民生幸福高新。持续改善民生服务供给。推进基础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增量提质工程,全力打造2-3所品牌标杆幼儿园、中小学,有序完成学位攻坚任务,做实家庭医生和基本公卫工作,加速建设珠海市香山医院,推进建设高新区体育馆,创建星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金鼎养老院打造全国领先的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讲好唐家湾文化故事。改造提升唐家历史文化展览馆、唐国安纪念馆、唐涤生大戏院,高标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擦亮会同艺术荟、非遗文化节、“醉美海岸”、“唐家肴”等活动品牌,开展“送文艺进社区”“唐家湾文化公开课”“文化公益讲座”等惠民活动,办好音乐表演、曲艺创作、粤剧艺术等名家工作室。优化提升人居环境。持续开展正圆花园、港湾中心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小额民生工程,健全完善“长”“常”文明城市建设机制,打造“村净、景美、人和”的高新村居典范。压减预算、节约开支。兜牢“三保”底线,“花同样的钱办更大的事”,重点解决教育、养老、医疗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九是推进平安高新建设。强化法治服务。持续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享法一条街”法治宣传阵地;将“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综合性、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全域覆盖、智能精准、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强化社会治理。不断优化“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网格治理体系,打造“新业态、新就业、产业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推广“夜树榕话”“后会有期”“积分塘”等社区治理新模式,加强国有空闲地、古树名木等日常管理巡护,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和非法洗砂行为。强化安全保障。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搭建智能化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持续加大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夯实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工作基础,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始终保持电信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是全面强化政府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真抓实干的担当、开拓创新的魄力、劈波斩浪的奋勇,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年接着一年去干,积小胜为大胜,努力建设湾区最佳服务型政府。强化政治建设,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过好“紧日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坚定不移正风肃纪。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政协委员工作室,打造监督建议、民主协商和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全力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实”,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激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同志们!风鹏正举海天阔,更扬云帆立潮头。今日之高新,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定位地位更加凸显、实干担当蔚然成风,实现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创一流业绩、赢更大荣光,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中谱写高新篇章、作出高新贡献!
附件
2024年高新区十项民生实事
一、强化基础教育保障
科学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新增3780个学位。
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完善辖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后环、银星、宁堂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址建设,健全“15分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圈”。
三、改善交通出行体验
大力改善北围、金鼎片区群众出行体验,优化公交线路12条,南北围、金鼎片区新增公交停靠站20对。
四、加快唐家古镇活化提升
打造400米古镇商业街区和时光广场组团,修缮和活化利用沿街公产房,改造唐涤生大戏院,推进唐家中学研学基地项目,繁荣古镇经济。
五、关心关爱特殊群体
开展一系列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类项目,提高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孤儿的生活补助标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将常住人口纳入“小病免费”补贴范围。
六、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推广老年人23价肺炎疫苗、4价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开展至少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动高新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式运营,新增400张养老服务床位。
七、开展“送医送戏送教”惠民活动
开展“送医、送戏、送教”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进机关行动,惠及辖区群众20万人次以上。
八、老旧小区优居焕新
对唐家湾镇5个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居住条件。
九、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1300套。
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
启动星湾、唐家2座邻里中心建设,建成投用银星片区邻里中心,建成投用前环、星湾2个长者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