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西安经开区举办秦创原·2022西安市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建设推进会主题活动,以创新赋能之举、产融结合之力,全面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践行“四新战略”,加大科创驱动力,共促秦创原建设,为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全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张平祥出席活动并作主题报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原副省长吴登昌,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西安市委常委、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康军,市政府副市长孟浩,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耿占军以及经开区、高陵区、临潼区、阎良区(航空基地)相关负责人,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分别为西安外科医学、西安成立航空、华羿微电子、陕西天元智能、西安惠普生物等8家获批市瞪羚企业,大普科技产业园、智巢创新空间、西北有色院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中心等5家获批市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企业,北方发展投资、陕汽控股集团、西安辰安电气、西部超导、西安智能再制造研究院等5家获批市秦创原“创新联合体”企业以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秦川集团2家获批市秦创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授牌,经开区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为特色,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要素,从科技企业梯队、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支撑、人才集聚培养、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 不断加强布局培育,优化创新生态。
经开区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三器”平台进行了合作签约,西部超导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创新联合体(成果转化“加速器”)合作共建协议,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与陕钢集团签订两链融合“促进器”合作协议,中车永电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立体联动“孵化器”合作协议。经开区、高陵区、临潼区、阎良区(航空基地)相关负责人现场签订了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经开区、高陵区、临潼区、阎良区(航空基地)相关负责人现场签订了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将在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产业合作、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放共享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掌声不断,生动刻画了“十四五”奋进之年西安经开区奋力向上的新风采。“经开区肩负着引领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的重要使命,协同西安东北部区县,全力推动秦创原建设做实见效成势,全面打造西安市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西安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在致辞中讲到,经开区以省、市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体要求为抓手,强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助力西安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构建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
经开区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顶梁柱,始终秉承“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理念,一体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12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4%,在国家级经开区年度综合考评排名稳居第一方阵。截至目前,经开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和称号487个,培育“五上”企业1302家,高新技术企业58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5家,小巨人企业169家,瞪羚企业39家,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经开区已成为西安市秦创原建设、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十四五”大幕开启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节点,经开区践行省、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打造西安“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奋力谱写“四新战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当前,经开区12个首批秦创原创新、研发、展示中心已成功创建并挂牌,西安市首个国家级海智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正式设立。经开区充分发挥陕汽控股、隆基乐叶、西部超导、陕钢集团、中车永电、西重院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不断放大实体经济的本底优势,持续强化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创新主体,着力构建全方位创新生态体系,“科创新引擎”再加速,吹响了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建设的“冲锋号”,在“四新战略”引领下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