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3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清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产业
发展规划(2023—2030年)
高标准推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要求,是扎实实施市委、市政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重要举措。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应切实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力军、桥头堡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应瞄准国际一流,按照武清地域特色,打造创新创业聚集地、成果转化新高地、产业集群承载地,建成人产城融合的未来共生城,推动武清高质量发展。现依据《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和有关上位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是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带来产业能级跃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提出三地共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氢能、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武清应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协作,重点围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化等方向进行协同发展。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带来京津深度合作机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京津两地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以来,两地签署了多项专项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产业、创新、交通、民生、生态等重点领域合作,唱好京津双城记。武清处于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应着重承接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功能和环节。“摆不开”一方面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对接央国企二三级总部、创新业务机构;另一方面承接北京已有项目新拓产能、新业务摆不开的环节。“放不下”主要承接因要素成本高等原因在北京难落地的增量项目。“离不远”主要聚焦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硬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等京津冀重点协作产业,承接其供应链离不远、技术人才离不远、市场离不远的环节。
三是北京科技外溢带来“北京研发、武清转化”产业化承接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成交额累计达1760.4亿元,年均增长率20%;城市间企业创新联系度提升1.8倍,京津冀知识产权交易加速,形成了以北京为创新网络中心,天津、石家庄为次中心的“多中心、多节点、多元化”协同创新网络。武清应依托紧临北京区位优势和制造业优势,加强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积极承接北京“科技外溢”,发挥“放大器”效应,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转化。
(二)面临挑战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不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向南方城市搬迁的趋势仍十分明显,北京外迁的高新技术企业九成以上蛙跳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天津、武清因高端产业承载平台少、产业生态匹配度不高、政策吸引力不够等承接不足。
二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动能不足。创新平台少,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孵化器少,且对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与产业扩张等驱动较小;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小,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1.7%;科技服务能力不足,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化水平低,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创新资源对接渠道与成果转化体系;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型企业量大质不高,科技资源较分散,尚未结合高端产业形成突出亮点。
三是高端产业集群化不足。规上企业分布散,龙头企业与行业内其它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对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拉动力偏弱;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部分产值在100亿元以下。
四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缺乏科技创新需求大的核心关键环节;创新链缺失,创新平台点状布局,创新主体与企业的协同不够,对产业的支撑力度待加强;高端人才的聚集度不高,人才对产业创新环节支撑不足,未形成人才链来确保技术成果从创新链向产业链的转化,尚未形成三链相互支撑促进的产业生态。
二、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产业体系(一)产业定位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的战略定位,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加速,构建“3+3+N”产业体系。即:培育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三个千亿级产业;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部件、新材料三个优势产业;抢占未来智能、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等N个未来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做好“北京研发、武清转化”。
(二)产业重点1.培育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科技产业。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聚焦数链与智链,激活武清数据资产,承接北京终端类产业中试熟化、小规模生产环节落地,2030年预计实现产值约200亿元。京津高村科技创新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承接数据存储、算力平台、电商、交易结算,武清开发区、京滨工业园承接终端产业大规模生产,带动实现产值约500亿元。辐射带动汽车产业园、京津科技谷产业园、福源经济区的汽车配套、装备制造、轻工等产业数字化升级,带动产值约3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聚焦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孵化加速、小试中试环节,2030年预计实现产值约150亿元,展望2035年达到200亿元。以武清开发区为主,协同各园区,承接规模化生产与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孵化的科技项目转化,2030年力争实现200亿元,展望2035年达到400亿元。联动武清城区及特色镇街,发展健康监测、运动康复、养老服务等业态,2030年服务京津冀约100亿元健康服务大市场,展望2035年达到200亿元产值。
高端时尚消费产业。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依托智能科技、数字经济,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等模式,对高端时尚消费进行赋能,2030年实现产值约10亿元。高端时尚消费以佛罗伦萨小镇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为核心,带动农工商文旅体融合业态集群建设,面向北京、天津及周边区域,服务京津冀300亿元高端时尚消费市场。一区六园发展体育、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会议展览相关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带动约700亿元现代服务业发展。
2.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部件、新材料三个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加快发展车辆系统、牵引制动、信号控制等轨道交通装备,布局智能输配电设备、风电设备等智能装备赛道,大力培育发展节能装备、环保装备、环境监测等节能环保装备。发挥铁科院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铁科华铁经纬、铁科节能、铁科舍弗勒等项目在武清落地;持续引育铁科院电子所、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相关检测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取与丰台建立全面协作机制,探索共建园区模式。深入挖掘特变电工、丹佛斯等领军企业潜力,积极争取相关业务板块、上下游企业引入武清,完善产业链条。依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欧科空调、中航工业大起空调等节能环保产业基础,围绕武清开发区、京津科技谷产业园,带动周边区域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围绕产业链在节能装备、环保装备、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进行产业协作。
汽车及核心部件产业。巩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挥距离京津整车厂2小时供应链优势,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等核心部件,招引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机构,设立零部件再分配中心,吸引京津冀范围的汽车配套供应商资源,带动一批物流运输成本高的企业落地武清。拓展新赛道,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三电系统;依托武清比亚迪客运整车基础,招引运输、环卫、矿山、巡检等专用领域整车布局。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材料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龙头引领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以忠旺铝材、天钛隆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围绕汽车金属配件、轨道交通型材、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延伸镁铝等高端金属的深加工产业链条。发挥信义玻璃、南玻等企业在玻璃与陶瓷材料方面的领先优势,引入碳纤维、陶瓷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完善产业链。
3.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未来智能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和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布局通用型AI、生成式AI、智能计算,构建多领域交叉融合、多维度的场景体系,构筑数字经济新高地。
合成生物依托院士团队高产酵母菌株、DNA数字信息存储优势,重点发展药物原料、未来健康食品与医美产品,预计2030年形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新型储能根据京津两市新型储能增量需求的要求,瞄准高成长、高爆发赛道,布局新型储能未来赛道,重点发展锂电池、准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分布式能源产业环节,打造京津冀新型储能产业化、运维示范区,助力武清绿色化发展。
前沿新材料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重点领域深入布局,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的大院大所合作,成为服务京津主导产业的新材料供应基地。
(三)产业联动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发展格局,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为“一核”,以一区六园为“多点”,辐射联动“全域”一二三产业,统筹全区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一核引领,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等产业,聚集人才、资金、场景等创新要素,重点发展概念验证、孵化加速、中试熟化环节。
多点支撑,按照“一主一副”统筹一区六园主导产业,打造产业化承载主平台。承接高质量产业化项目,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园区更新改造,提高园区经济密度,优化服务功能和环境,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强、层级高、规模大的产业集群。
全域联动,“一核多点”带动三产联动发展。以场景联动“一商圈”(佛罗伦萨小镇智慧商圈)和“一带”(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一商圈为核心,打造高端时尚消费数据中台、高品质全域场景促进中心,建立“一窗口,多基地”联动机制,将消费流量转化为生产力。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为依托,做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多个特色小镇、创新博士农场机制,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产业为动能,以发展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支撑,建设“京津智谷、科创新城”。
(一)科创引领1.打通科技创新关键环节融入京津科创走廊,聚焦概念验证、孵化加速、小试中试环节,谋划“概念验证中心、标杆孵化器、科创工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通“北京研发—武清转化”的关键环节。
共享、引入、共建概念验证中心,触达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在科技成果最密集区域设立对接窗口,链接北京高校、大院大所概念验证平台,布局专利验证、实验室验证、公司化验证环节,触达双高产业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其产业化布局武清。
重点完善双高产业孵化加速、中试熟化环节。针对京津冀区域产业链上的缺失环节、产业链堵点环节,重点布局智能科技样机试验、整机试验、小批量试产环节,生物医药动物实验、注册审批等环节,完善京津冀双高产业链短板,聚拢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完善京津冀完整产业链条,强化武清孵化加速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高校院所、头部企业申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武清中心)。与北京高校、研发机构资源,共同攻关未来智能、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等关键技术,促进京津冀优质项目在武清研发转化,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引导优质成果落地。
2.聚集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借鉴中关村“政产学研用金介媒”产业创新生态要素,针对武清科技创新策源、成果转化需求,带土移植人才服务、资金服务、场景创新等核心要素,培育武清“类中关村”生态雨林。
引育留用高端化、产业化人才。围绕“3+3+N”产业赛道,梳理产业人才图谱,聚集国内外院士、头部专家,形成武清科学家群落;设立武清院士工作站,承接头雁人才团队成果转化落地。联合高校、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设立职业学校、产业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领域实训课程,采用“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实习实训、企业入驻”的产教融合运营模式,培育一批符合武清产业发展的专项人才。
强化资金服务,培育“类中关村”服务环境。争取北交所京津冀服务基地落地,围绕企业培育、辅导培训、投融资对接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搭建科创服务基地,组织开展座谈、论坛、培训、项目路演等活动,进行上市辅导;推动本地更多优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实现“上市一批、在辅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格局。引进银行、创投、基金、保险、担保、信用等金融机构,打造金融超市,形成全生命周期产品货架。设立生物医药、智能科技主题产业基金,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搭建全域场景促进中心,以场景促进加速成果落地,实现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梳理诊断挖掘武清、天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场景需求,对接企业技术能力,通过“峰会、大赛、展览”等形式,承接京津重点产业链环节的靶向需求。开放本地应用场景,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等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落地一批国家级、市级场景示范项目,实现场景招商。
(二)智能科技1.发展思路抢占数实融合趋势,以“智链”+“数链”为双轮驱动,从增加终端研发制造集成深度、拓宽数字服务应用广度两个角度打造引领京津的智能科技产业集群。
2.智链发展重点及策略重点布局智能终端,抢抓京津终端产品产业化机遇,积极承接北京关键产业链的协作,重点布局智能家居、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级智能终端,医疗健康、协作、物流等工业机器人,协同北京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大力引进智能器件,融入京津冀产业链一体化,支撑武清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布局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器、车规级传感器等。前瞻布局通用型AI、生成式AI、智能计算的研发、场景示范。
一是招精品,吸引京津终端企业生产基地落地,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企业布局北方总部。瞄准智能终端头部企业,重点对接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等消费级智能终端研发中心与总部企业密集区,招引智能终端企业中试、产业化环节落地武清。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智能终端企业,吸引其在武清布局北方总部。
二是引成果,融入北京机器人产业生态,大力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吸引北京机器人企业生产基地落地,推动企业纳入京津冀机器人配套供应商,为北京机器人产业链提供配套。抢占全球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在京津冀布局机遇,重点对接国际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通过引入区域总部、鼓励武清头部企业与国际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加速国际领先工业机器人生态落地,助力武清培育国产化、自主化产业集群。
三是布链条,与头部企业共建主题园区,精准强链补链。围绕京津区域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消费级终端关键器件配套与工业机器人关键器件配套保障,联合头部企业共建智能器件主题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精准强链补链。
四是提品质,搭建武清智能科技赋能平台,链接京津科技服务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联合头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硬件测试共性平台,设立武清智能科技赋能中心及软硬适配赋能中心,助力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五是创品牌,打造智能科技标杆孵化器,吸引京津初创企业落地,营造独角兽企业生态。设立武清标杆孵化器,招引京津消费级智能终端创新创业团队、双创企业,联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平台型企业开放产品市场数据,助力企业进行市场研判;构建“前店后厂”模式,“前店”为产品销售中心、展示中心、试验场,“后厂”为定制化、柔性化、模块化生产基地,助力企业构建产品样机,加速中试阶段,加速培育一批高爆发、高成长性智能科技企业。
3.数链发展重点及策略加快集聚数据管理产业,激活武清现状数据资产,布局大数据加工、大数据交易、数据资产等高附加值环节。抢先发展算力产业,吸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算力平台企业落地,布局算力模型训练产业。积极培育数据应用产业,强化数实融合,培育发展数据在智能制造、智慧康养、智慧商务、数字消费等领域的应用。
一是联动京津高村科技创新产业园数据资源,建设融合通信中心。以物联网、云计算、GIS、BIM、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管廊体系,打造数字孪生智慧管廊,建设融合通信中心,作为高村数据创新园数据资产的统一接口,实现基础设施变现。
二是推动智算一体化的平台服务。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电信智能算力中心、中国联通数字科技产业园、金科英伟算力平台、天津健康医疗数据平台、中铁检验认证平台等搭建综合性智能产业协同应用平台,通过专业化、定制化的AI技术平台赋能产业创新,助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吸引互联网头部企业智能计算业务板块落地武清。
三是培育“数字+”应用产业。率先布局数字医疗产业,大力培育远程医疗、AI影像诊断、健康管理等新产业新模式,发展互联网医疗、“智能+”健康管理、医疗人工智能、数字化中医诊疗等服务业态。探索建立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的收益分配机制,开放场景,吸引和鼓励专业的数据运营商开发利用数据,提供增值服务。
(三)生物医药1.发展思路抢抓京津冀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依托武清中医药产业和合成生物板块优势,发挥头部企业带动效应,打造辐射京津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制药产业。重点围绕现代中药与生物药领域,开展新药研发与应用,现代中药近期重点发展配方颗粒、饮片两个有发展基础的细分领域,推动“院内制剂”在武清转化,远期战略布局药食同源中药产品;生物药重点发展抗体药物、核酸药物、新型疫苗研发生产。
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把握医疗器械智能化、可穿戴、多功能发展趋势,重点发展腕式血氧仪、制氧机、快速检测诊断设备、植入介入器械等医疗设备,免疫诊断试剂、血液诊断试剂、分子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高值耗材,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器械的深度融合。
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依托院士团队、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优势基础,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在药物原料、未来食品、医美产品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业。围绕武清区健康预防与诊断基础,瞄准高端养老市场,重点发展医养结合业态,提供诊断、专科治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运动康复护理等服务,打通康、医、护、养全程健康服务链条。
3.发展策略一是源头接入,联动京津研发服务平台,对接其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联动和招引北京生物医药临床CRO、大分子药物CRO、医疗器械CDMO等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以及天津市药物研发转化协同创新平台,链接人才,招引生物医药领域专业运营商,承接研发外包机构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二是载体招商,打造GMP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GMP认证标准厂房及公共配套,满足企业基本生产功能及办公、研发、公共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功能,实现研发生产办公一体化,打造生物医药主题产业园,变“以地招商”为“以房招商”,促进医药及医械企业聚集。
三是平台搭建,建设工程化服务平台。联合北京、苏州、上海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机构,成立专业平台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产品委托研发、代工等一站式落地服务。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融合生物技术(BT)和信息技术(IT),联合院士团队等研究机构,搭建人工细胞工厂构筑平台、生物合成全流程自动化平台等共性研发平台,以及概念验证与成果转化平台、检测认证与安全溯源平台等转化平台,吸引中小企业入驻。
四是政策高地,申报各级专项政策,实现快速审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药监局等部门申报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争取天津市药监局设立服务中心,为新药、新器械提供优先审批通道,实现快速注册和备案,缩短注册周期。针对合成生物重点领域,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链建设、产业生态建设等维度出台合成生物产业的专项政策。创建医疗器械MAH试验区,对取得医疗器械注册人资格的企业,委托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域内企业生产上市许可产品的,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加快医疗器械创新上市,促进产业创新与研发资源聚集,构建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
五是龙头带动,联合红日药业等头部企业设立投资并购基金和创新企业孵化器,助力产业发展。联合红日药业等头部企业与社会资本,以政府引导、市场化机制、专业化管理为运作,围绕生物医药高潜产业赛道,设立产业基金,助力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成立孵化器,吸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入开放、专业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四)总部经济通过外引内聚,加快引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高端商务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总部经济,积极承接央企二三级总部及创新业务机构、民营企业总部、职能型总部,构建总部经济生态圈。
积极承接央企二三级总部及创新业务机构。把握北京央企疏解窗口期,聚焦“产业研究院+中试产业化基地”模式,精准扫描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中的“研发生产一体化”环节,促进企业在武清设立研发总部、供应链总部、数字化转型总部,并落地生产基地。重点招引央国企数智赋能主业、产融资本业务、科技创新与资产运营领域的创新业务机构。
挖潜龙头企业职能型总部。重点挖潜本地龙头企业集团公司的区域分支机构管理决策中心、资金管理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等多项功能型总部。
重点招引民营企业总部。重点招引北京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重点园区企业,对接北京民营经济中小百强企业的需求,发挥武清“热数据”与综合配套优势吸引互联网后台企业入驻。大力引进和培育北京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京津冀市场开拓需求企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展示销售中心,吸引时尚消费、电商等领域的头部企业落地结算中心等。关注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垂直赛道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推动本地企业上市,培育和集聚专精特新企业总部。
(五)服务经济围绕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未来的产业发展和人才诉求,完善武清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服务经济。
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布局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等领域。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服务武清产业人才发展为目标,重点布局社区生活服务、娱乐业、健康服务、教育服务等。
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产业布局深化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一核、多点、全域”产业布局要求,聚焦“一核”,统筹21.98平方公里核心区,构建“一中心、三组团、一社区”空间格局。
中央创新区CID,主要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布局创新策源、孵化加速、总部办公、科技服务功能,集中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创新平台密集、创新创业活跃的创新聚集地,形成“一湖一带两基地”格局。
创智央湖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业态,打造集聚头雁人才、前沿技术、领先成果的创智央湖。布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武清中心)、头雁人才港、科技产业研究院、京津产业会客厅、科产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
总部经济带承接北京央企二三级总部转移,引入头部企业区域公司或创新企业总部落地,落地1—2栋“百亿楼”,加速武清总部经济、结算经济聚集,打造武清总部企业聚集区。布局总部基地、数字经济总部、融合通信中心等重点项目。
两基地建设双高产业研发孵化基地,承载展示体验、研发试验、技术服务、技术交易、技术赋能、创新孵化、商务办公等功能。智能科技研发孵化基地布局智能科技标杆孵化器、智能科技共性技术服务中心、智能科技科创工场等重点项目,招引产业地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运营商。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基地布局成果转化中心、孵化办公场所、生物医药公共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科创工场等重点项目。
(二)三组团,布局高端产业组团1.产业加速组团聚焦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开发、试验、应用环节,主要承载中试熟化、小规模生产、检测认证等功能,建设成果转化新高地,布局“一方城两社区”。
未来方城引聚创新人才,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成为服务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的核心,打造京津科创走廊上的新方城。主要布局检测认证中心、企业加速创新中心、未来产业社区等重点项目。
智能科技转化社区聚焦智能器件、消费级终端、工业机器人等重点细分赛道,建设三大主题社区,布局中试熟化、产业化、试验应用等环节,招引创新企业落地,打造武清智能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生物医药转化社区聚焦现代中药与生物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重点细分赛道,建设三大主题社区,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武清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新平台。
2.产业升级组团按照升级一批、转型一批、收储一批梯次更新策略,建设绿色化、智慧化产业更新社区,重点承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成果的中试熟化、产业化落地,打造产业升级标杆。
针对已建闲置优质载体,进行升级发展。对符合双高产业落地的产权清晰、质量好的载体,通过进行GMP车间、标准厂房定制等方式改造后,快速承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的企业落地,引进生物医药专业运营商,构建新型合作运营模式,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针对已建在用存量载体,进行转型发展。鼓励、扶持龙头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具备园区运营能力的,可以转型为专业产业园区。加强与汽车产业园、武清开发区等园区协作,针对企业上下游开展联合招商,鼓励优先引进双高产业“小巨人”企业、产业化项目。
针对产业关联度低、产出低的低效载体,探索提高用地容积率等方式,联合金融机构,开发提容改造、园区建设、收储回购等相关的中长期金融产品,通过补偿价格收储回购或企业入股等方式更新改造。
3.新兴产业组团以产业高端化、规模化为重点,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布局“一集群多基地”,隐形冠军制造集群打造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组团和细分领域技术高地;龙头企业灯塔基地引进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总部,实现研发到制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打造“数字化制造”示范区;央国企重大项目承载基地承接北京央国企重大产业项目、科研项目落地,承载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国家级重大产业项目预留区建设中试熟化、成果转化、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试验及应用平台。
(三)一社区,建设综合服务社区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完善高等级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建设全龄友好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水绿交融、活力充沛、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社区。
(四)开发时序采取小规模单元式滚动开发,实现同步开发、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实现三年成型、五年成势、七年成城。
分区 重大项目 建设规模 开发时序 中央创新区 创智央湖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容积率0.8—1.5, 1万—2万m2 2024—2025年 2024—2027年 头雁人才港 容积率0.8—1.5, 2万—3万m2 科技产业研究院 容积率0.8—1.5, 2万—3万m2 国际科教箐英社区 容积率2—3, 3—5万m2 2024—2026年 企业花园总部 容积率2—3, 4—6万m2 京津产业会客厅科产展示中心 容积率1—2, 5000—10000㎡ 2025—2027年 链主企业研发办公总部 容积率2—4, 5—8万m2 2024—2027年 科技服务中心 容积率1—2, 2—3万m2 2024—2027年 总部经济带 商务服务中心 容积率3—5 2024—2027年 数字经济总部 容积率1.5—2 2024—2027年 创新企业总部 容积率2—4 2024—2027年 国际企业社区 —— 2024—2027年 创新总部基地 容积率2—4 2024—2027年 招商中心 —— 2024—2027年 商务服务中心 容积率3—5 2024—2025年 融合通信中心 2024—2025年 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基地 生物医药公共服务中心 容积率2—2.5 2024—2027年 生物医药科创工场 容积率1.5—2 2024—2027年 生物医药科创工场 容积率2—2.5 2024—2027年 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心 容积率2—2.5 2024—2027年 智能科技研发孵化基地 智能科技科创工场 容积率2—2.5 2024—2025年 智能科技科创工场 容积率2—2.5 2024—2025年 智能科技标杆孵化器 容积率1.5—2 2024—2027年 智能科技共性技术服务中心 容积率1.5—2 2024—2027年 产业加速组团 未来方城 人才公寓 容积率4—6 2025—2027年 2025—2030年 企业加速创新中心 容积率2—3 未来产业社区 容积率2.5—3.5 方城企业服务中心 容积率1.5—2.5 检测认证中心 容积率2—3 智能科技工业上楼示范项目 容积率3—5 智能科技转化社区 消费级终端主题社区 容积率2.5—3 2025—2027年 工业机器人主题社区 2027—2030年 智能器件主题社区 2025—2027年 智能科技检测认证中心 2025—2027年 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 2025—2027年 生物医药转化社区 医药智造主题社区 容积率2—2.5 2025—2027年 合成生物主题社区 2027—2030年 医疗器械主题社区 2025—2027年 工程化服务中心 2027—2030年 产业提升组团 2025—2030年 新兴产业组团 2030—2035年 综合服务社区 2025—2030年
一是实施“管委会+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指挥部为基础,做强管委会,调动市(区)人民政府资源、协同跨区合作、统筹一区六园;做实平台公司,连接政府和市场;做活专业公司,使服务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二是搭建产业创新生态合伙平台,探索增量项目导入与经济贡献挂钩奖励、新增债权或间接融资风险补偿等机制。招引市场化产业运营商作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创新生态合伙人;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等方式,孵化培育专业运营团队。
(二)政策创新一是出台武清京津产业新城“1+N”政策体系,从招大引强、加大科技创新、支持重点产业、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等多维度制定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政策;制定细化产业政策、精准人才、创新生态等配套政策。二是探索政策创新,推动小范围统筹财权、事权改革,深化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三)协同合作一是探索中关村共建园区模式,积极与通州副中心、北京经开区、海淀区等结对协作,探索在GDP、管理、土地收入等方面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双方共建主题产业园区。二是积极与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及京津冀协同办等重点部门对接协作,争取与北京市在创新平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等京津冀协同具体任务清单方面展开合作。
(四)招商宣传通过新城宣言、新城代言人、新城宣传片、传播话题四位一体的营销方式,广泛征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IP系统设计,形成传播效应,提升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知名度。聚焦“双高产业”方向,通过产业图谱导航产业生态进行大图谱招商;借力中关村企业库,进行大数据招商;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进场景落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进行大场景招商。
(五)产业生态设立一站式企服大厅,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推行“不见面审批+全程在线”服务,使企业只需填报一次信息,一天之内即可办结企业开办全部事项。秉持“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