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70余个参考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全国906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根据赛迪百强区的评价标准,“地区生产总值大于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为百强区准入“双门槛”。同时,报告分析出在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跃升通道”及两个“发展瓶颈”,以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标准,城区分别在800亿-1200亿元附近和1500亿-2500亿元存在两个“跃升通道”,分别在1200亿-1500亿元、2500亿-4000亿元存在两个“发展瓶颈”。
整体来看,百强区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的态势 。68个东部城市地区进入百强,较上年增加3个;西部地区仍占16个席位,与上年持平;中部、东北地区数量持续下降,分别拥有14个和2个。
根据城区平均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赛迪顾问将百强城区划分为五级梯队。第一梯队涵盖16个城区,除以西安雁塔区为代表的西部城区外,其余均为东部沿海城区,整体明显领先于其他梯队绝大部分。
根据聚类特征将第一梯队细分为3个集团。其中,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和深圳福田区作为第一集团大幅领先其他城区;青岛黄岛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和深圳宝安区5个城区为第二集团,处于加速追赶位;广州越秀区、苏州吴江区、宁波鄞州区、佛山南海区、常州武进区、杭州余杭区、西安雁塔区和南京江宁区同处于第三集团,但仍明显领先于其他梯队的绝大部分城区。
百强区中生产总值“三千亿城区”达12个,“两千亿城区”达27个,雁塔区处于“两千亿”阵营之中,2020年生产总值达2510.7亿元。“两千亿区”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GDP“两千亿+”成为新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领先城区经济规模突破“两千亿”将更加常态化。
具体来看,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青岛黄岛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深圳宝安区、广州越秀区、苏州吴江区位列前十。西安雁塔区再度强势上榜,较去年上升一位,位居全国百强区第15位,为中西部第一强区。
值得一提是,百强区“强者愈强”的发展趋势明显,“头部城区”越来越强。而对比2020年赛迪百强区,西安除雁塔区,去年上榜的未央区(92名)、碑林区(96名)已经被挤出榜单,今年陕西仅剩百强区雁塔区独苗。
雁塔区:稳居中西部第一区
依托“一区多制”和常住204.67万人的优势,雁塔区前在教育科研、文旅融合与工业制造业等方面拥有丰厚的资源,以2510.72亿元的GDP成绩单,占据西安经济总量的25.1%,为全市四分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GDP超过2500亿元的城区。
2021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5099.6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3%。具体到各区县,11区2县中,灞桥区、阎良区、新城区、雁塔区、周至县等5地增速高于全市增速,其中灞桥区增速位列全市第一,雁塔、未央与长安分列总量前三。
其中,雁塔区以1309.12亿居于首位,增速8.2%,继续稳居西部地区行政区第一,连续12年荣获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第一名;规工增加值增速11.4%,高于全市平均一倍之多,与未央区并列第三;服务业增加值1009.04亿遥遥领先,接近碑林、未央、长安之和;社消零售总额占据全市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乘借“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东风”,西安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人才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不断加速。在新的城市能级上,作为“第一区”的雁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大。
数据显示,雁塔区2020年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15家,4个项目被认定为2020年陕西省工业新产品项目、37个项目被认定为2020年西安市技术创新项目、5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年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培育速度不断加快。
2021年是雁塔区建设“全国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起步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雁塔区将加快实施“一区五城一根本”的总战略,着力打造创新之城、高能之城、宜居之城、文化之城、法治之城。
今年3月发布的《雁塔区产业发展白皮书》,明确了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健康、现代商贸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文化旅游六大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布局新经济形态,助推雁塔区建设高能城区。
今年初,雁塔区将鱼化工业园更名为雁塔区未来产业城,加速产业城的布局规划,将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
具体来看,围绕“五城”打造,如由雁塔区主导筹建的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其将成为雁塔区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催化剂,推动雁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引擎。
在城市更新上,雁塔区今年以来,相继实施了沙泘坨、二府庄、西等驾坡、延南等11村城市更新,平均每村时间不超过1个月,创造了城市更新的“雁塔速度”,为未来的区域发展腾出大片区域实现“腾笼换鸟”。
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雁塔区市场主体保有量突破23.3万户,位列全省区县第一;新增市场主体19110户,其中企业11652户,企业新增位居全市第一。
此外,雁塔“十四五规划”提出,五年间全区将按照“一年开新局、三年大变样、五年树标杆”要求,巩固西部经济第一区地位,力争进入全国地级城市辖区十强行列。指标明确,预计GDP年均增长7.5%,固投年均增长10%,总量跨过3000亿元大关,2025年要达到3600亿元。
西安高新区位列百强园区第10位
西安经开区位列百强园区第30位
城市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产业的竞争。
日前,赛迪顾问还正式发布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围绕产业跃升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绿色集约发展、开放协同发展、营商引领发展五个方向,以5个一级指标,13个评价维度为核心,兼顾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和可交叉对比性,最终选取了34个二级指标,形成了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对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68家国家高新区进行评价分析,形成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1)》报告显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分别位列第10位和第46位。宝鸡高新区位列第91位。
在子榜单中,西安高新区位列“创新驱动”单个维度科技创新榜单第6位,西安经开区未上榜;西安高新区位列“产业跃升”单个维度产业跃升榜单第12位,西安经开区未上榜;西安经开区位列“绿色集约”单个维度园区绿色集约榜单第7位,西安高新区未上榜。在“开放协同”单个维度园区开放协同榜单top20中,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均未上榜。
2019年,《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行动方案》出台,力争将高新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高地。
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将力争到2025年,打造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4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并实现产业引领示范、企业引领示范、创新引领示范、品牌引领示范以及融合引领示范共5个引领示范目标。
西安高新区依托西安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吸引了130家世界500强及跨国龙头企业,118家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2513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在这片沃土上发展壮大。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在光电子、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发展优势。
如在光电子领域,西安高新区聚集了三星、美光、华为、奕斯伟、紫光国芯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集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为一体的完整半导体产业链,同时构建了以半导体、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网络为一体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20年,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产值已达795亿元,成为排在电子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主导优势产业。
此外,同样上榜的西安经开区,亦在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大有可为,成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和主战场,承担起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建设的重要使命。
自2019年12月西安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五强”目标、“6+5+6”产业体系、6条实施路径和22条支持政策,及2020年10月发布《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创新性引领,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支撑“6+5+6+1”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之始,西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多点发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西安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