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试点园区之一,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4月,陕西自贸区正式挂牌,高新功能区作为陕西自贸区面积最大、以特殊监管区区外保税等通关模式创新为特色的核心片区正式启动建设。2020年6月,科技部批复同意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在西安高新区启动建设。高新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成立之初,启动面积2.7平方千米,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尤其是2018年,西安高新区成功托管来自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的12个街镇,面积达到1079平方千米,辖区人口超过110万人。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要求为全市发展“当龙头、做支柱”的定位,全面开启“四个高新”建设,全力抓好“六稳六保”、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GDP)2681.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在全市占比2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比上年下降1.5%,两年平均增长10.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8.13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8.63亿元。全年签约项目150个,总投资3345.03亿元。成功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欧亚论坛科技分论坛等国际化活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
◆发展规划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编制《西安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西安高新区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总体要求,确立“四个高新”建设总基调,建设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编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央文体区、西安科学城核心区等7个重点片区规划和7个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完成西安高新区中央创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招商引资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链长制”招商模式,用“招商十法”,推动外引内培“双向发力”,着力引进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签约项目150个,总投资3345.03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成功引进比亚迪20GWh刀片电池、隆基绿能、华秦科技、埃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
◆园区建设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高新路、锦业路、科技八路等重点道路智慧化改造和36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推动丝路软件城区域内12个输变电工程建设。建成重点市政道路77条90千米,“四好农村路”20条(段)15.24千米。村村通公交实现行政村500米范围全覆盖。外环高速项目高新段已具备通车条件,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工程启动建设,京昆高速改扩建、西鄠公路市政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内联外畅高速路网体系日益完善。制定《西安高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2年)》,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全面谋划20个示范村、20个改造村和60个提升村建设,以“秦岭八村”为重点的首批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已启动建设。204个村全部实现经营性收益,其中30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69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八清一改”为重点,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提升改造2552座。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累计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培育家庭农场10家。
◆产业发展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5561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建立“链长制”招商模式,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30.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692.95亿元,汽车产业产值958.4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64.73亿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216.7亿元,高端装备和增材制造产业产值197亿元,特色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技术创新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秦创原建设,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出台《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上市十条”和推动秦创原建设“1+3”实施方案,全域打造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加快建设秦创原的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13家、总量达387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07家,增长均超过30%。深化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平台,确定合作机构60家,培育、引进优秀硬科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3家。落实企业积分制评价试点工作,现已入库3025家企业。搭建“秦创原•科创高新”政策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用户超6000家。引进拓尔微电子等6家重点研发企业。新认定高成长企业195家,其中瞪羚企业69家,独角兽系列企业34家。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68项,聚集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143家,累计认定新型研发机构203家。全年新增双创载体10家,组织双创载体创新创业活动16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84名,引进、培育、认定技术经理人216人。培育嘉会坊1个科技旅游点,推进硬科技社区展厅等2个科技类展厅对外开放,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
◆企业孵化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3万户(其中企业1.7万户),企业登记总量、外资企业登记量均居全市首位。谋划建设两个“上市企业园区”,新增荣信教育等8家上市企业,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平台、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22家,新增私募股权融资53.04亿元。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8家、工业研发机构企业2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6家,认定技术创新示范项目519个,完成工业品牌培育企业8家、质量标杆培育企业6家。
◆项目建设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实行“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4场,开工重点项目149个、总投资2367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87个。集中竣工投产项目46个,总投资100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27个。74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实现投资80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7%,其中4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499亿元,占比62.4%。高新区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综合排名以及重点项目观摩测评中均列全市第一。
◆人才引进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ABC类高层次人才37名,认定硬科技人才6607名,新增DE类人才1.61万名,引育人力资源机构28家。整合市区资源,高标准建设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启招才引智新局面。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高新区产业联盟,开展人才年、精益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西安留学回国人才招聘节等招才引智活动,举办33场“丝路人才荟”、25场“产业人才沙龙”等系列人才活动,创新开展“直播带岗”、“人才集市”、高“薪”名企进校园等招聘活动,启动“九州寻良骥追梦栖高新”人才年系列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引才活动共328场,释放岗位近15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近6万人次。持续强化人才激励效应,正式出台《硬科技人才政策实施细则》,为高新区双招双引工作做好政策、人才支持。推荐申报西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西安市首席技师15个,博士后创新基地20个,新增就业见习基地36家、吸纳见习人员1071人。
◆科技资源改革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政策抓手,以“科创高新”为实施路径,通过创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转化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标准科技企业、做强“55611”现代产业体系、汇聚一批高水平科创资源,稳步推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高新区“两链”融合成效,为加快建设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高标准建成“科创高新”做好科技支撑。出台秦创原“1+3”系列方案,制定《西安高新区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发展意见》及《西安高新区关于建设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的实施办法》《西安高新区关于建设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的实施办法》《西安高新区关于建设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的实施办法》。西安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64%、提高0.4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超3.02%,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至81%。
◆环境保护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7天,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降低3.89%。新增绿地75.24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111.17万平方米,打造沣河柳林庄、秦渡古镇、仪祉湖等9处景观节点工程,“三河一山”32千米绿道全线贯通。深入推进全域治水,建成沣河治理一期、皂河景观提升、潏河三星段亲水提升等项目。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成高冠峪、紫阁峪等4条峪口峪道综合治理。高新区成为入选陕西省唯一一家生态环境部EOD试点项目。
◆社会事业2021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幸福高新十大惠民工程”,向市民开放共享停车位、学校体育场,下大力气破解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出行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辖区群众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社会保障持续提升全力推进稳岗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83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下。累计发放惠企稳岗补贴2.39亿元,惠及2.52万家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万人,新增7.36万人。开展2021年度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累计追回农民工工资11118.78万元。深化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发展,试点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教育供给扩容提质新建幼儿园6所,融合性幼儿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提升打造“新优质学校”16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69%,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5.3%,成功获批“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文体卫生稳步发展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举全区之力服务保障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高水平承办5大赛事。高新医院二期建成投用,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儿童医院、任超锦业医院主体封顶。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旅融合效应显著,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和惠民演出活动80余场次,净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家。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实施“幸福高新十大惠民工程”,首批开放学校共享运动场30个,开放错时共享停车场18处、新增共享停车位5745个,31个安置房项目、10个人才保障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建成丈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5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656张。完成240个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提升“智治”能力,推进治理“横纵”互通,依托一核四化平台,将“雪亮工程”、部门自建视频监控、综治视联网等接入系统平台,实现一张网观全局。全年累计上报办理各类事件521517起,办结率100%。持续开展“清浊行动”等专项攻坚行动,加大治安乱点和重点地区整治工作,累计检查行业场所750余家次,人员密集场所380余家次,统一清查整治30余次,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共计排查整治一般隐患6586项,约谈警示企业19家次,责令停产18家次。 (鱼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