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公司流程费用条件 西安注册公司 西安代理记账 西安商标注册

国家级开发区榜单出炉 西安经开区大幅提升5位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31 07:47)
文章正文

商务部日前完成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发布了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及部分单项排名情况,西安经开区较去年大幅提升5位,排名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第23名,是2015年商务部重启综评以来西部地区唯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国家级经开区。

国家级经开区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以千分之三的国土面积,每年贡献了全国约1/10的地区生产总值、1/5的工业增加值、1/5的进出口额和利用外资,成为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本次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西安经开区在一众国家级“顶流”开发区中,抢抓机遇,加速实现追赶超越,实现综合考评排名大幅上涨,展现出了西安经开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开放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坚守初心 坚定工业强市之路

自成立起,西安经开区就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持之以恒推改革、促开放、抓招商、引项目、扩投资,着力做大做强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建立了富有经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陕西省首个工业产值过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守初心,笃定前行,时间给出了答案。经过30年发展,区内聚集了陕汽、吉利、隆基、中车永济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吸引了采埃孚、西门子、日立等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形成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两链融合的良好态势。引进了中国航发、中节能、航空工业等一批央企先进制造业项目,是西部地区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2022年,完成生产总值1125亿元,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近10%的生产总值,是西安工业发展的名副其实的主战场和顶梁柱。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西安经开区立足当下长远谋划,围绕工业经济、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推动主要经济指标拼前列、各项工作争一流。一个个项目大干快上促落实、一个个工地争分夺秒抢进度,一个个企业投资扩容见成效,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花结果”,正为西安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融合发展 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办成陕西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西安经开区与生俱来的使命。近年来,西安经开区充分发挥“自贸区+保税区”的叠加优势,加快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经开区)两大开放平台的建设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西安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57.8亿元,同比增长30.4%,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2.5%。2022年,自贸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00亿元,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0余项;关中综保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超30亿元。

同时,西安经开区将加快推进“线、面、点”三位一体建设。在“线”上,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通内联外通主渠道;在“面”上,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在“点”上,建好载体用好平台,全力构建外向型经济。

2022年以来,西安经开区吸引了一批国际龙头技术与服务企业入驻,先后引进了德国博世、宝马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多个项目,并与世界500强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共同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共建线性导轨和柔性传送系统制造项目。特别是阿尔斯通永济公司已将两款国际最先进的牵引电机生产技术和全套生产线转移到西安,实现了“引进来”新突破。

科技创新 彰显高质量“底色”

开发区体制机制的优越性需要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方显真正活力。2022年,西安经开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4+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硬科技产业发展实际,以省、市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体要求为抓手,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要素,围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切实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体系构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西安经开区不断深化“有色院模式”,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初步形成了大、中、小有序衔接的科技企业成长梯队,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领跑、各类中小企业紧跟”的梯次发展格局。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西安经开区创新促发展成果显著,一批世界一流的领军企业群体加速成长——隆基绿能在全球光伏领域主导国际行业标准;西北有色院孵化出一批居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陕汽作为我国重卡行业的“排头兵”在全球重卡领域举足轻重;西航莱特是担当C919发动机研发与生产的核心企业。

截至目前,西安经开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和称号639个,高新技术企业90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2家,已成为引领秦创原建设和“北跨”发展的生力军。

优无止境 营商软环境构建“硬支撑”

以优质营商环境解锁新经济增长极,西安经开区深谙此道。作为西安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西安经开区始终秉承“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一证通办、跨省跨市跨区通办、无偿代办、周末不打烊”等服务举措,创新推出“2334”工作法和“四从四全”项目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综窗受理”,实施容缺受理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政策兑现、项目推进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定制化专业服务,强化协调联动、畅通“绿色通道”。其中,“2334”工作法被市审批局评为2021年优秀创新案例。

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和项目建设,2023年,西安经开区持续创新,在西安市率先实施企业歇业休眠制度,创新开展上门问需、上门取件、上门送证/照“三个上门”行动,在企业开办领域常态化实现全流程3小时办结;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累计推出157项“不打烊”事项,通过“随时办、网上办、帮代办”等形式,打好项目服务“时间差”,更好地解决企业“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办事难题,让各类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便利与实惠。

此外,西安经开区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出台了《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十六条”政策》,设立4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进陕投国有资本投资、西安市创新投资、西安综合改革试验3支百亿基金,形成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2022年,为600多家企业兑现和争取资金补贴6亿元,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

就在不久前,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外发布《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西安经开区入围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前十的经开区。作为榜单前十中唯一一个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西安经开区已经连续多次荣登该榜单。

工业重镇、开放前沿、创新之城……说起西安经开区,这些“关键词”都深深写在其基因里。从上述发展变化中,不难窥见此次西安经开区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排名上涨的“蛛丝马迹”,也为具有“经开特色”的发展路径标上注脚。如今的西安经开区走出了一条开放引领、产业先导、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