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ontifex 于 2015-5-12 17:34 编辑
科学地讲还得看工艺。
通常来说,多数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反应器,不同菌种来源、生产工艺变数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杂质种类研究不彻底,质量风险相对较大。就好比化学检验项目结果固定,可重复性强,但是细胞测活性偏差就大,动物实验的同样如此。
1、尤其对于一些大分子的药物来说,不同菌种、不同厂家主成分的结构都可能有差异,比如经过变复性得到的蛋白,虽然经过提纯,但是你的提纯步骤能将每种错配的异构体去除吗,原液中的错误结构占多少,同一厂家固定工艺批与批都会有差距,而且因为有些太相似,很难通过检验手段完全区分。
2、生物表达的杂质种类、数量不可精确预计,原液中残留的到底有多少种、多大量通常只有质量标准中限定的项目可控,其他杂质难以全面控制,而且有些是具有生物活性的。
3、原液的稳定性做过研究,但是在转运过程中,振荡、温度的影响太大,温度比较好控制,但是振荡呢,由于原液比成品通常浓度较高、且不含稳定剂,量也大,容易引起沉淀、析出、变性、失活等问题。
一提原液我就想起中药提取物,我觉得有类似处,所以个人对中药注射液不太感冒,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