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览:社会刚需驱动互联网医疗行业高增长
互联网医疗行业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连接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巨头、移动运营商、应用 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覆盖健康管理、自诊、诊断、治疗、用药和康复的全价值链条, 进而实现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等场景落地。
中国拥有庞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医疗健康支出规模庞大且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位列全球第二,达 72,306亿元,2016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8%;预期于2025年及2030年将分别达到114,860亿元及166,425亿元, 2020年至2025年以及 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7%及7.7%。但是,中国人均医疗健康支出在 2020 年全球 十大最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中仅排名第九,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此外,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资源短缺、老 龄化发展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更需要利用互联网特性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以提供更为优质全面 的服务。
地域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东部的公立医院总数量及三级医院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及执业医师数量相 对中部、西部有绝对优势。中国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型三级和二级医院。大部分三级医院均位于 北京及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山东、江苏及浙江等较富裕及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 省份;而河北、河南及湖南等较不富裕但人口密集省份的三级医院均不足100家, 此类地区患者较难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和治疗方案。
人口老龄化
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3.5%,根据 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 社会步入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将导致社会对医 疗服务的依赖,如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的逐年攀升, 使得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相对较低
中国 人 均 医疗健康支出相比其他 具有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仍相 对较低。2015年,中国国家医疗 健康开支 占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6. 1%,而南韩、日本及美国的相应 百分比分别为7.4%、10. 9%及 17.7%。此外,2015年中国的人均 居民医疗健康开支为481. 6美元, 分别约为南韩、日本及美国的四 分之一、八分之一及二十分之一 , 表明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仍有相当 大的增长潜力。
政策梳理:药品、医疗及医保相关政策联动发力
医保相关政策打破政策壁垒,通过医保支付优化互联网医疗的支付结构,减轻患者负担。医保相关政策要点如下:(1 )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范围;(2 )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发生的药品费用同样比照线下医保规定的支付标准和政策支付。 目前已有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四川、广东等地区将定点医疗机构的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以及线上购药纳 入医保。在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允许第三方平台接入直接对接医保,例如微医互联网总院对接武汉、天津等地方案已 落地。
业态盘点
医疗服务:医院和科技公司主导各具特点,慢病管理将深化
医疗服务包括科技主导类型和医院主导类型。 其中,科技公司主导的在线问诊平台旨在满足 消费级医疗需求,只提供在线轻问诊与健康咨 询服务,不能开具处方;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 院属于实体医院的线上模式,一般以医疗机构 为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 提供挂号问诊、远程医疗、预约诊疗、购买处 方药等服务,是严肃医疗的延伸。
在短期内,受制于政策约束,互联网医院诊疗价格偏低,同时,医 院对于分成比例相对强势,因此互联网医院的单价和分成比例都低 于互联网平台,导致收入增长受限。因此,医疗IT厂商短期内可能 承受一定压力。 在长期内,医疗IT厂商是具备一定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虽 然能够利用高分成比例优势吸引医生,但是医院为了保持自身优势 能够采取激励措施以留住医生;另一方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依托 于实体医院,能够满足患者就诊及更复杂的需求,而在线问诊平台 资源有限,将逐渐向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方向拓展。
新冠疫情不仅提高健康与保健意识,还使得在线问 诊的民众接受度增加,从而培养了用户习惯。结合 政策环境不断向好的条件下,在线问诊市场的质量 标准将提升。因此,预计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在2019 年至2024年将按7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由 2019年的90亿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1,550亿元,并于 2030年达4,070亿元,占中国医疗咨询总量的68.5%。
医药电商:行业发展处早期阶段,渗透率有望突破
医药电商的发展始于2005年,先后经历初创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洗牌期,行业格局逐渐形成。此外,政策对医 药电商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明朗。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丰富了电商平台的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 两票制有利于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进而淘汰不合规企业、《药品管理法(修订稿)》规定可以有条件地放开网售处方药 等。因此,医药电商备案、审核、经营范围、价格管理等制度和规范愈加明晰;政策促进药品质量提升、着力减少药 品流通环节;网售处方药、电子处方流转逐渐放开等一系列政策的规范与完善将给医药电商带来巨大机遇。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化、慢病发病率上升和有利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市 场之一。因此,受到药品供应多样化和用药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的医 药市场规模,以零售端销售额计,已经达到1.8万亿元。零售端销售额预计将由2021年的1.8万亿元以4.2%的年复合增长 率增至2026年的2.2万亿元。
我国医药电商作为医药流通的渠道之一,受益于全渠道的增长趋势,其交易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交 易规模达964亿元,渗透率达0.93%。目前,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格局即将形成,未来仍有巨大的 发展空间。
医疗信息化:需求端保障行业巨大增长空间
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由医院自主编写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软件;21世纪前后,专业医疗 卫生信息化公司的出现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产品化,让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2009年,新医 改正式启动,医疗卫生信息化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7年前后,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的着 眼点主要集中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控费为目的的医保控费系统建设、以“互联网+医疗”为 重点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改进以及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传统的以医疗业务流程为驱动的医院管理信 息化系统架构已经难以满足如今的社会需求,以数据融合为驱动的系统架构应运而生,并迅速占据市场。
互联网商保:技术赋能商保,提升产业链价值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包含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社会医 疗保险的补充,扩大了医疗支出保障的覆盖范围,包括疾病险、医疗险、失能险和护理险,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受两保合一影响,我国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慢病患病 率增长、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增多,医保支出增多,且结余率处于历史低水平位置,面临着较大的收支压力问题。
重点领域
医疗服务:行业增量空间大,互联网医院成主要深化方向
“互联网+医疗服务”意义
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正处于政策释放期和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该市场以互联网医院和在线问诊平台作为中心媒介提 供各类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属于服务范畴,不仅拥有服务业的特性还拥有医疗服务本身的独特性,包括因医院品牌管 理存在的无形性、因医疗服务因人而言存在的差异性、因即时为患者服务而存在的不可仓储性、因患者生命安全和医 患关系而存在的高风险性、因24小时服务和病程管理存在的连续性,这些独特性往往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双刃剑。因此, 以互联网技术赋能医疗服务是必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服务扬长避短。
医药电商:保健品成B2C模式驱动力,附加服务促价值增长
医药电商模式
医药电商的B2C模式是指卖方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分为自营式B2C和平台式B2C。 此外,B2C模式能提供健康咨 询、用药提醒、资源共享等 服务。
在民众健康意识增强、保健 消费支出提高、老龄化趋势 显著的背景下,保健品作为 B2C销售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具备快消品属性且消费频次 高,因此通过线上购买的方 式较其他品类更容易被大众 所接受。
医药电商:议价能力为B2B模式核心,市场竞争激烈
B2B模式的参与者包括由药企联盟投建的医药B2B企业、依托大型药品流通 企业的医药B2B企业、区域流通企业建设的医药B2B企业、平台型医药B2B 企业和由医药电商反向建设的B2B企业。其中,药企联盟投建的医药B2B企 业和依托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医药B2B企业具有良好的物流能力,区域流通 企业建设的医药B2B企业具有一定的地域销售优势,平台型医药B2B企业具 有一定的业务专业性,由医药电商反向建设的B2B企业能够拥有完善的业务 布局和供应链维护能力。 2018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931亿元,同比增长34.3%,整体市场增长稳 健。
驱动因素
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携流量资源入局,以领先技术护航
在市场政策环境向好和医疗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互 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医疗服务、医药电商等领域布局, 寻求需求端、支付端、供应端的业务增长点。互联 网巨头自带巨大的流量优势和技术优势,能够将内 在用户转化为医药平台用户,进而能够提升互联网 医疗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市占率和推动互联网医疗 “医+药+险”闭环的形成。
需求端:消费群体年轻化,线上购药动机明确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占比超过总用户数量的一半。现阶段,青少年更熟悉互联网且更注重便捷性, 能够尝试利用区别于传统医疗的信息获取渠道及医疗消费方式以提升医疗效率;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 快文化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进行健康消费。 学历越高越愿意尝试互联网产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人群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超过九成,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者不足5%,然而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10%,因此相较而言,反而是学历越高者相对 来说更乐意体验使用互联网+医疗类产品。因此,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人群将逐渐扩大,在用户行为习惯的驱使下,互联网巨头发展医疗服务将成为大势所趋。
支付端:立足主动收入管理,争夺在线医保支付流量
第一, 2019年政策首次开放了社会医疗保险互联网支付,2020年受疫情的推动进一步放开。医保线上支付问诊及慢病 全程管理等具备价格优势,互联网公司在医保线上支付的初期阶段将争夺市场流量。第二,在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端, 公立医院的议价能力较高,互联网公司通过前期免费为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而获取医药电商或消费级医疗资源以实现 主动管理收入将成为趋势。第三,没有属地化限制的个人支付端更容易形成行业垄断。
重点公司分析
京东健康: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提供一体化服务
京东健康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 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端到端、全渠道的体系,重新定义用户管理个人健康的方式。
阿里健康:联动阿里生态的流量获取能力,持续升级服务体验
阿里健康作为阿里巴巴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持续在大健康领域巩固夯实既有优势业务基础,同时围绕客户需求 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发展产业板块,着眼未来做好前瞻性布局。阿里健康期望通过互联网和生命科学的技术,提 早介入到用户的健康之中,实现早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将依托领先的数字技术和数字运营能力, 以“云基建”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为亿万家庭提供普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健康服务。
平安好医生:确定会员制收费,辅以差异化服务获增值收入
平安好医生成立于2014年,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公司搭建医疗产业链中供给方与支付方之间的桥梁, 为多层次需求人群提供差异化补充,实现社会医疗效率的提升;作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旗舰,公司融合 HMO、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三大模式,秉持让用户“省心、省时、省钱”的价值主张,提供更有温度的 医疗健康服务。
报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