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公司流程费用条件 西安注册公司 西安代理记账 西安商标注册

“全能型”市民驿站,打通虹口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27 09:07)
文章正文

从4.45万平米拓展到7.65万平米,养老、助餐、就医、就业、物管等服务统统有。近年来,虹口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全能型”市民驿站。35个市民驿站,覆盖全区8个街道,涵盖6大类+X特色服务功能,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

日托站成为老人“第二个家”

有人泼墨挥毫,有人切磋棋艺,有人读书看报,有人制作手工,还有孩童在儿童乐园玩耍嬉戏……

上午9点,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热闹不已,居民们聚集在此,各有所乐、怡然自得。85岁的夏娟娟也是其中一员。此刻,市民驿站二楼的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内,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夏娟娟和其他十几位老人一起做着健康操。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视察时,夏娟娟老人也在这。她说:“自从这个市民驿站投入使用,我就天天来。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几年前,夏娟娟老人查出有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医生嘱咐千万不能摔跤磕碰,一旦骨折,无法像普通人那样进行治疗。老人的女儿还没退休尚在工作,白天老人一个人在家,女儿上班总是提心吊胆。

2017年听说新开的市民驿站里有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来了,这一来就再也离不开。日间照料中心设有康复室、休息室、活动室,是一种“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驿站引入了专业养老服务团队负责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近四年来,夏娟娟在市民驿站不仅日常生活得到了照料,还学会了画画、烘焙、使用iPad等技能。她说:“每天都很开心,这里就好像是社区里的老年大学。”

在虹口的35个市民驿站中,越来越多的虹口老人和夏娟娟一样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市民驿站不但解决了老人的“日托”问题,更为他们带来了雪中送炭式的服务。凉城新村街道的印老伯今年84岁,因脑梗、帕金森等病导致手脚不便、行走困难。他的老伴施阿姨介绍,印老伯退休前从事科研工作,为人也十分要强,特别怕麻烦别人。得病后,行动不便,一度还大小便失禁,这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很长一段时间,印老伯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每次外出去康复机构,他都很抗拒。一家人的生活因此蒙上了阴霾。

印老伯一家的改变出现在家门口开设了市民驿站后。早上8点半,施阿姨用轮椅把印老伯送到驿站内的照护机构,这里的康复师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每天帮助老人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印老伯已经可以自主行走。身体机能的改善,让印老伯的心情也开朗了不少,全家人跟着喜笑颜开。

施阿姨说:“原先出去做复健,儿子女儿加上我全家出动,路远,对我老伴来说挺折腾的,而且实在做不到天天去康复训练。市民驿站就在家门口,每天我一个人就能陪他过来,解放了全家,最关键的是,我老伴喜欢这里。”因为陪老伴过来,施阿姨也“近水楼台”参加了市民驿站举办的各类活动,有防诈骗讲座、插花课,还有面向老年人的手机课堂,通过在驿站上课,她和许多老人一起掌握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技能。

不论是居住在嘉兴路街道的夏娟娟老人,还是家在凉城新村街道的印老伯施阿姨,他们都说市民驿站让自己“享福”了,并且,不约而同地表示“市民驿站变得更好了”。

高标准引领功能不断扩容

近年来,虹口区先后出台了《虹口区深化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虹口区深化市民驿站功能建设的实施意见》《虹口区市民驿站高标准建设导则》等一批引领市民驿站再出发的文件,从“高标准、深拓展、广覆盖”三个维度,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布局市民驿站再出发的蓝图和路径。

每天下午到玉田路上的曲阳路街道第四市民驿站坐一坐,和其他老人“嘎讪胡”,是东体小区的楼芷娟多年来的“必修课”。楼芷娟今年已经90岁,耳聪目明,腿脚利索,但也身患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她掏出自己的医疗本,颇有些自豪地说:“这个本子用完了,现在我们市民驿站就能换了。多少方便哦!”

玉田路上的这家市民驿站一楼是综合服务大厅,包含社区事务受理、养老顾问点和便民服务点等。二楼是社区卫生服务点(家庭医生诊所),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诊配药。三楼是老年日间照护中心,还有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党建服务等。四楼则是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社区食堂以及多功能活动室。

对于另一位东体小区的居民徐玉珍而言,市民驿站被她视为“心灵的港湾”。几年前,徐玉珍的老伴被查出患有癌症,她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身心俱疲。老伴病情稳定回家休养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徐玉珍得知市民驿站里组建了摄影团队,一直酷爱摄影的她鼓起勇气加入了进来。在照顾好老伴之余,走出家门,每周固定参加摄影团队在市民驿站的活动,学习摄影知识和技巧,渐渐地,徐玉珍开朗了很多。

她说:“跟着摄影团队去外面拍照,看看大自然,我心情变好了,精气神也不一样了,这种开心带回家,还可以感染我老伴,一起积极面对病魔。”

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虹口不断拓展市民驿站服务功能,实现了“养老顾问点”全覆盖,建成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84家,建成助医点45个,看病取药、老人日间照护、助餐助托等社区群众牵挂的事都能依托市民驿站就近解决。

全年无休服务一站一特色

虹口市民驿站已真正成为了周边居民的“15分钟 社区生活服务圈”。

截至目前,35个市民驿站平均每个覆盖0.67平方公里,服务2.3万人。

区民政局表示,一方面推进市民驿站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则支持各街道因站制宜、创设市民驿站特色服务。

●嘉兴路街道以铭记总书记嘱托为主旨,开设了“总书记来视察的情景党课”,精心布局了“总书记来我们驿站了”主题展示区。

●四川北路街道结合慈善超市,精心打造“慈爱驿站”,传播弘扬公益、慈善、互助的精神。

●曲阳路街道整合企事业单位员工、传统手艺人等志愿者资源,形成“工匠”队伍,打造市民驿站“服务集市”平台。

●广中路街道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市民驿站智能管理,努力实现智能管理和服务的广覆盖。

●凉城新村街道植入“家园式”概念,通过红十字条线联动、慈善资源联享、科技创意项目联办,组织开展“乐享驿生”主题活动进社区,推出“乐享家、慈善家、梦想家”服务,提升驿站内涵丰富度和体验多样性。

●北外滩街道不仅动员社区居民,还动员企事业单位、外国朋友共同加盟“蒲公英”志愿者服务团队,来自上海大厦、一滴水酒店等8家星级酒店的中外总厨、大厨、名厨来到北外滩社区食堂,为社区食堂菜肴“支招、评审”,并亲自下厨掌勺,为广大市民服务。

●江湾镇街道请出已退休的居委老书记担任驿站站长,将群众凝聚在驿站志愿服务的旗帜下,使社区居民从驿站活动的“受益者”向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转型。

●欧阳路街道以“欧阳快修”为载体,整合物业管理资源建设“物管家”的试点,已经带来了社区物业管理新气象。

目前,虹口区各市民驿站已实现全年无休,同时积极开展更有活力的服务项目,吸引年轻人群到市民驿站开展活动,提供服务。为此,各市民驿站以党建引领,撬动社会资源,增设了烘焙、健身、舞蹈、亲子等深受上班族和白领青年欢迎的项目,让市民驿站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皆宜的温馨港湾。正是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市民驿站这张名片更加靓丽了。

“市民驿站让群众更有获得感项目”在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中,获评“十佳创新展示项目”。

市民驿站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四五”期间,虹口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市民驿站布局更合理、服务更温馨、功能再升级。充分发挥虹口作为“全球双千兆宽带第一区”“上海5G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的优势,主动对接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要求,与中国电信合作在市民驿站建设5G与双千兆宽带应用场景“社区事务办理空间站”,通过开展远程视频业务办理,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服务事项延伸至全区的市民驿站,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