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国务院继2013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后,第三次发布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总结过去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传承延续了‘大气十条’和三年‘蓝天保卫战’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五大路径。”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指出。
在业内看来,《行动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力度不减,体现出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重视。
■■ 目标明确力度不减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为达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9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加强机制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落实各方责任。在9项重点工作任务中,《行动计划》具体分列了36小项任务。以优化能源结构为例,具体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5项任务。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明确细化,对全国和重点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和‘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一脉相承。同时,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抓手的要求,既体现大气治理一脉相承的强有力制度体系,也体现鲜明的‘十四五’大气治理新时代新特征。特别是对重点地区燃煤总量削减指标的再次强调,是十年来科学治污总结出的能源结构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决定性作用的认知,体现了政府调整能源结构的决心和推动以可再生能源支撑能源安全的信心。”
■■ 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近十年来,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京南此前指出,随着“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实施,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迅速下降。全国一次PM2.5、SO2、NOx排放量已分别于2006年、2006年和2012年达到峰值,2020年排放量相较峰值分别下降53%、77%和32%。
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
“北京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到去年的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原来的58天下降到现在的2—3天,这个成绩,人民群众都能切身感受得到。‘北京蓝’成为常态,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北京奇迹’向世界各国进行推荐。”刘炳江说。
不过,据刘炳江介绍,当前我国空气质量仍有改善空间。“我国现在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煤源性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表现的特点是重污染仍然多发频发,产业结构偏重化工、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刘炳江说。
■■ 继续打好“组合拳”
在刘炳江看来,十年来,各部门利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个“组合拳”打得非常成功有效。在《行动计划》中,这一“组合拳”仍然保留并继续加强。
刘炳江指出,一是发挥财政金融的引导作用。过去十年来,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连年增长,累计下达2000多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推广绿色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二是发挥价格约束激励作用。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的实施,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另外,清洁取暖电价、天然气价格以及港口岸电设施都给予优惠。现在正在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对“公转铁”后的铁路运输价格给予优惠。三是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继续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加快把VOCs纳入征收范围。四是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继续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研究修订相关法律,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研究工作。五是加强科技支撑。目前我国已在复合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传输机理、污染物精准溯源、智慧监管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我国持续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12月18日 第 06 版)
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国务院继2013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后,第三次发布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总结过去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传承延续了‘大气十条’和三年‘蓝天保卫战’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五大路径。”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指出。
在业内看来,《行动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力度不减,体现出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重视。
■■ 目标明确力度不减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为达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9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加强机制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落实各方责任。在9项重点工作任务中,《行动计划》具体分列了36小项任务。以优化能源结构为例,具体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5项任务。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明确细化,对全国和重点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和‘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一脉相承。同时,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抓手的要求,既体现大气治理一脉相承的强有力制度体系,也体现鲜明的‘十四五’大气治理新时代新特征。特别是对重点地区燃煤总量削减指标的再次强调,是十年来科学治污总结出的能源结构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决定性作用的认知,体现了政府调整能源结构的决心和推动以可再生能源支撑能源安全的信心。”
■■ 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近十年来,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京南此前指出,随着“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实施,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迅速下降。全国一次PM2.5、SO2、NOx排放量已分别于2006年、2006年和2012年达到峰值,2020年排放量相较峰值分别下降53%、77%和32%。
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
“北京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到去年的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原来的58天下降到现在的2—3天,这个成绩,人民群众都能切身感受得到。‘北京蓝’成为常态,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北京奇迹’向世界各国进行推荐。”刘炳江说。
不过,据刘炳江介绍,当前我国空气质量仍有改善空间。“我国现在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煤源性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表现的特点是重污染仍然多发频发,产业结构偏重化工、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刘炳江说。
■■ 继续打好“组合拳”
在刘炳江看来,十年来,各部门利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个“组合拳”打得非常成功有效。在《行动计划》中,这一“组合拳”仍然保留并继续加强。
刘炳江指出,一是发挥财政金融的引导作用。过去十年来,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连年增长,累计下达2000多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推广绿色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二是发挥价格约束激励作用。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的实施,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另外,清洁取暖电价、天然气价格以及港口岸电设施都给予优惠。现在正在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对“公转铁”后的铁路运输价格给予优惠。三是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继续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加快把VOCs纳入征收范围。四是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继续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研究修订相关法律,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研究工作。五是加强科技支撑。目前我国已在复合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传输机理、污染物精准溯源、智慧监管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