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青岛只有一汽解放商用车一家车企,为圆轿车梦四处找寻合作,经过多方接洽,才将上汽通用五菱引进。此后,青岛虽然陆续引进多个整车项目,但错过了燃油车发展的黄金期。
近几年,青岛汽车产业加速“补课式”发展,已经崛起为青岛工业当中的第一大产业。青岛市工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表现比较抢眼,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5%。
新能源、智能化是目前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正在加速布局,抢抓汽车产业升级的风口期。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美锦氢能、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基地等汽车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错失”产业黄金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适应人民最迫切的“吃饱、穿暖、用好”需求,食品、纺织、家电制造等轻工业迅速崛起。彼时的青岛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口号,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一大批企业带动城市高速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五朵金花”也成为青岛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五朵金花”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青岛新兴产业缺失、新企业成长乏力,难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制造业新星。“尽管青岛近年来也崛起了一些新‘金花’,但由于知名度、体量和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释放,现在人们提起青岛首先想到的还是几十年前那几朵老‘金花’,这不得不说是青岛产业的尴尬。”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程国有说。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宝来汽车生产线
程国有梳理过去5年发展较快的制造业发现,新型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5大制造业发展速度最快,对经济贡献最大。然而,青岛除了以高铁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外,在其他制造业上的布局都比较欠缺。
汽车制造业是大工业的龙头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科技创新的大平台,综合带动作用非常大。汽车产业价值链冗长,按产值测算,整车厂创造1个亿产值,会拉动上下游产业链6个亿左右的产值。纵观全国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城市和地区,汽车产业都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GDP排名全国第4位的广州为例,汽车业日益成为拉动其工业增长的“主引擎”。2020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60.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3%,汽车年产量接近300万辆,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继东风日产之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大整车制造企业2020年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广州“汽车之城”名片不断擦亮。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发力汽车产业。2018年7月,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在长三角的集聚。2020年,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仅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就生产和交付了约50万辆电动车、在国内售出14.7万台,其他几家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大众、荣威、蔚来、威马、零跑等表现也不凡。
加速“补课式”发展
错过了燃油车发展黄金期的青岛,意识到自身产业结构的差距,在汽车产业加速“补课”,陆续引进多个整车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发展。
目前,青岛汽车产业发展立足于即墨、莱西两区域,同时以西海岸新区为辅助,形成了“一主一辅”两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并围绕城阳、平度发展汽零部件企业,在龙头项目的引领带动下,形成了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
即墨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以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两大整车企业为龙头,以制造轿车、中重卡以及新能源商用车为主,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在青岛市14个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2019年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即墨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获评5星级,其主导产业集聚度高达90%以上。
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2014年落户即墨,2020年累计完成整车制造51万台,形成了包括宝来、奥迪在内的“两大品牌·四款车型”的强大产品阵营。这一龙头项目起到了极强的集聚带动效应,一汽富维、一汽富奥、一汽富晟等30余个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集中落户周边。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高端重卡装配线
此外,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奇瑞控股集团青岛基地项目,被列入青岛市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为龙头,集聚了国轩电池等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目前整车产品为北汽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本地配套率达到51%。
正在莱西姜山镇如火如荼建设的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整车制造总部基地,是青岛市首个一线品牌整车全资质总部企业,计划年产10万辆传统商用车及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被列入青岛市2021年30个重大项目之一顶格协调推进。
据了解,北京汽车制造厂整车制造总部基地项目一、二期总投资152亿元,占地1100亩,规划厂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一期项目投资77亿元,已于2020年7月份开工,2020年已实现工业产值20.6亿元。二期项目投资75亿元,已于今年2月1日签约,计划将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黄骅公司注册地及河北黄骅基地传统燃油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资质、传统燃油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资质、传统燃油客车+新能源客车资质、传统燃油专用车+新能源专用车资质、二类军车生产资质(包括北京212越野车、勇士越野车国宝品牌)及黄骅基地总部年产3万辆整车资质及产能转移至青岛市。
“目前,总部基地建设和产品研发正在紧张进行中,首款汽车车身模具已经完成招标,预计今年12月下线。”北京汽车制造厂总裁兼青岛公司总经理魏勇透露,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正进行厂房和工艺设计,五菱柳机年产70万套发动机生产线已经完成招标。
北汽新能源智能机器人自动焊接线总拼工位
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为龙头,生产乘用车、交叉型乘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另外,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也落户于此。
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以青特集团为主,另有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此外,位于高新区的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也是青岛重要的整车生产企业,以专用车制造为主,产品包括重型自卸车、搅拌车、环卫车以及特种车辆等。
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了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为龙头,涵盖乘用车、商用车、SUV、交叉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产品的汽车产业体系,本地配套率达到30%~50%。
发力新能源汽车
技术迭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机会,汽车产业也不例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增长空间巨大。当前,新能源汽车与新一代互联网、5G通讯、人工智能、芯片、绿色储能技术等融合发展加速,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错过了燃油车发展黄金期的青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布局。2013年,青岛入选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14年,青岛牵手北汽集团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莱西落地了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第一家京外分公司。随着上汽通用五菱和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相继在青岛投产新能源车型,青岛在电动汽车领域快速发展起来。
乘着政策东风,青岛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仅用7年多的时间,就让新能源汽车产能从0突破50万辆。2020年,青岛新能源汽车年产近13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中国(青岛)智行生态大会期间,嘉宾试乘智能无人驾驶汽车
2020年,在汽车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青岛造”新能源汽车逆势而上,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售价3万元左右、瞄准下沉市场的五菱宏光MINI EV,一上市便将国产特斯拉挤下销售冠军宝座,连续登顶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榜首,上市6个月销量突破15万辆,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黑马”。依托这一“国民神车”,青岛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除了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还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当前,氢能产业是各个城市争相布局的风口,青岛正大力实施“东方氢岛”战略,力争在未来10年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近两年,青岛不断完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从燃料电池到整车制造,再到加氢站,关键环节均有大项目落地。
1月28日,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投产,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向青岛真情巴士集团交付首批50台氢燃料城市公交车,青岛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全国首条5G氢燃料车示范线。“美锦项目将填补青岛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空白。”青岛市工信局交通装备产业处处长仲思卿说。
1月15日,明天氢能北方研究中心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计划总投资20亿元,将依托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结合青岛的城市产业基础与应用场景,进行氢能燃料系统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进一步推动大型燃料电池车辆在青岛的示范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离不开优良的政策环境。2019年以来,青岛市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研发、生产到市场的产业全链条,覆盖面之广以及奖补资金力度之大居全国前列,足见青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诚意和“野心”。
布局智能网联汽车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巨变,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升级的机遇和转折点,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众多城市正在抢抓风口期,竞争相当激烈。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2019年,山东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落地即墨,在即墨全域构建涵盖封闭模拟交通、区域共享交通、城市区域交通、城际综合交通的测试应用环境,形成系统性评价体系和综合性示范平台,开启了即墨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青岛立足既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广泛开放应用场景,打造“车路协同、两翼联动、全域全员全场景应用”示范城市,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和应用生态圈,助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产业的超前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的“指引”。《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征求意见稿明确,争取利用5至10年的时间,逐步将青岛打造成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新高地。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技术创新上,引进、培育5-10家技术引领型企业,形成可满足高度自动驾驶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在示范应用上,实现“全域全员全场景”应用示范落地,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的青岛样板;产业发展方面,构建以“5G+智能网联汽车”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产值超过 100 亿元。
“通过四链合一,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系统,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验证和管理体系,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的法规标准制定,通过场景带动市场,通过市场聚拢资源。”青岛市工信局交通装备产业处处长仲思卿说,青岛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由汽车生产消费大市向汽车技术研发及创新应用强市转型升级。
作为青岛市级智谷工程的执行单位,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在智能出行生态等领域进行谋划和投资,组织产业界、投资界、学术界专家成立了青岛智能出行共同体,对一些法规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献计献策。同时,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积极配合青岛的一些区市,如西海岸新区、高新区、即墨区,在汽车新业态上做一些从投资到产业的合作。
补齐产业链短板
一系列新项目落地,对青岛汽车产业强链、补链非常重要,进一步增强了青岛在新能源汽车及互联网汽车领域的产业基础。“青岛如果要打造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或者互联网汽车大产业集群,还要瞄准从互联网领域进入汽车产业的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奇点汽车等。”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建议。
据了解,青岛市政府目前正与国际国内部分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和一些造车新势力密切接触,未来两到三年内,还会陆续有新的汽车品牌生产企业和汽车制造商落地青岛。
“除了围绕汽车的生产制造做产业集群,青岛还应该重仓布局汽车后市场和‘车-路-网-云’大智能出行生态,不能光做生产制造。”杨守彬表示,做生产制造挣的仅仅是生产加工的钱,产业和利润还是比较“重”,重资产的项目产值可能比较大,但利润率比较低。
汽车产业需要整个生态体系的配合,比如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从生态角度来讲,青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跟打造世界工业网互联网之都比较契合。”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主管合伙人赵欣说。
目前,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正跟青岛的合作伙伴密切配合。“希望在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测试、汽车后市场专业平台等某些点上,引进一些世界级、独角兽企业,为青岛汽车产业做一些贡献。”赵欣说。
当前,青岛市汽车企业云集,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奇瑞汽车、北汽制造、北汽新能源等品牌林立,厂家之间投入市场和在研新能源产品有同质交叉,而且企业间产品边界越发模糊。“这种局面会导致市场上同区域的同档次产品恶性竞争,造成重复研发和资源投入浪费,拉低整个区域产业盈利水平。”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王庆洲充满担忧。
为促进区域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王庆洲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青岛国际汽车城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和政策,鼓励不同层级的优质企业发挥特长,培育青岛名片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势不可挡。目前,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零部件产品占整车成本65%左右。“青岛汽车产业链产品分布大部分在结构件、内外饰件,真正技术含量高的电子产品较少,这是我们的产业链短板。”王庆洲建议,政府牵头车企,规划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高技术产业链的引进,吸引外资在青岛合作设建厂,尽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