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公司流程费用条件 西安注册公司 西安代理记账 西安商标注册

【行业研究】2023年食品饮料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01 01:56)
文章正文

观点: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行业ESG风险相对较高。从ESG评级结果分布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的ESG评级集中分布于Aesg级、BBBesg级和BBesg级三个级别,ESG整体表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披露:截至2022年底,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共124家,2023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有59家,披露率为47.58%。

环境(E):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责任表现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行业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碳排放、污废排放和能源消耗等定量指标信息披露情况较差,随着环保政策收紧,食品饮料行业环境责任面临一定挑战。

社会(S):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一般。纳税、解决就业和员工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贡献表现尚可,但员工发展、供应商管理体系等指标披露程度一般,影响整体表现。

治理(G):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治理表现一般。上市食品饮料企业普遍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治理体系和制度,治理绩效表现较好,但ESG管治制度和ESG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一、食品饮料行业概述

(一)行业定义

食品饮料行业主要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制造食品,以及以解渴、提供营养或提神为目的,适于供人或牲畜饮用的经过加工制造后的液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国标代码为C13~C15,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根据申万行业分类,主要包括:白酒、啤酒及其他酒类、乳制品及软饮料、休闲零食、调味发酵品、肉制品和预加工食品。根据A股的上市公司分类,食品饮料行业可分为食品加工与肉类、酒类制造、饮料制造三大细分领域。

(二)行业发展

1.行业概况

食品饮料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行业,行业整体处于产业链中游,其上游行业主要是农产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包装、生产设备等,其下游主要为餐饮、商超、酒店、电商等,最终流入到终端消费者手中。酒类产业可以细分为白酒、啤酒、其他酒类;食品产业可以细分为速冻食品、肉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其他食品;饮料产业也可以细分为软饮料、乳制品等。

白酒产业链比较清晰简单,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行业、粮食种植业、白酒生产设备供应行业等。其中包装材料包括酒瓶、纸箱、纸盒、瓶盖、酒标等;中游行业即是酒企本身,主要负责酿制生产白酒产品,主要涉及原粮一般包括高粱、大麦、豌豆、稻皮、碎米、小麦等,涉及基酒一般包括凤香型基酒、酱香型和浓香型等调味基酒。下游行业即是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经销商、超市、商场、酒店、电商平台,其中经销商是主要销售渠道,经销商分一批商和二批商,但由于当前渠道下沉和扁平化等原因,二批商的数量在逐步减少。

乳制品行业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牧草、饲料、奶牛养殖等行业,中游主要为乳制品的生产、加工、供应环节;下游主要为商超、便利店、专营店、线上平台等销售渠道环节。

调味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以大豆、白砂糖为代表的农产品,下游根据需求不同,可以分为家庭消费、餐饮消费和食品加工三类。

肉制品产业链主要包含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五个环节,其中养殖、屠宰和肉制品是产业链的核心组成部分。

2.行业运行情况

2022年,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食品饮料行业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及时有效落地,主要产品供应充足,基本满足消费需求。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全国规模以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3%。

2022年,受第二和第四季度疫情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略有下降。食品作为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在保民生、扩消费、保供稳价等政策大力支持下,市场供应充足,居民食品消费量继续稳步增长。2022年,限额以上企业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8.7%,饮料类同比增长5.3%,烟酒类同比增长2.3%。

2022年,随着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活力,食品饮料行业营业收入维持稳健增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其中,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0%和4.9%。与此同时,随着行业转型升级以及网上零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行业费用率稳步下行,利润率有所提升。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9.6%。其中,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7.6%和17.6%,保持了较快增长。

3.行业ESG相关政策

近两年各部门密集出台食品饮料行业相关政策(见下表),加快实施食品饮料行业清洁化改造,推行食品饮料产品绿色设计,完善食品饮料安全监督政策,建设绿色安全制造体系,努力实现食品饮料产品制造各个环节的节能化、合规化,政策对食品饮料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产品安全质量管控、流程管控等。

二、食品饮料行业ESG要素与信息披露

(一)食品饮料行业ESG评级要素

联合资信ESG评级要素,一方面考虑联合国与各ESG报告组织建议的主要议题,另一方面结合国内政策背景和行业实际ESG问题。联合资信食品饮料行业ESG评级方法中,共包含10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66个四级指标,从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维度全面衡量上市食品饮料公司的ESG水平。对于缺失的数据,我们以与之相关性较大的其他指标为基准进行补充,客观地反映企业的ESG表现。最终的ESG得分与级别结合了ESG表现和争议事件得分,并根据行业ESG风险进行了行业校准。

环境(E)方面,由于食品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消费者在购买食品饮料产品后,废弃的包装物往往难以回收利用,部分废弃包装物难以降解,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食品饮料行业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在ESG环境方面的考核中,我们重点关注公司的环保管理制度建设、碳排放、污废管理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社会(S)方面,食品饮料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应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积极维护社会公众、员工、消费者等的社会公共利益。食品饮料企业的纳税和解决就业情况可以有效体现其创造的社会公共价值;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发展及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对员工职业发展、员工安全、薪酬与福利予以重视;产品和服务是食品饮料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否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消费者保护措施,是衡量食品饮料企业用户责任表现的重要基准。此外,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对食品饮料安全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对供应商准入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予以高度重视。在ESG环境方面的考核中,我们重点关注公司的纳税情况、就业解决、员工发展和薪酬福利、产品与服务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治理(G)方面,公司治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股东治理结构、董事会结构、合规管理、内部管理效率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是否建立实现企业自我管理、有效决策、法律合规和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内部机制。因此,我们重点考核企业的ESG管治制度、治理架构、内部治理效率、风险控制、合规性管理等,同时为鼓励企业进行ESG信息的披露,关注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

(二)食品饮料行业ESG信息披露

鉴于ESG信息的可获得性,本报告的分析范围是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上市的食品饮料企业。截至2023年6月底,共有124家食品饮料上市公司,本报告基于该124家样本企业开展分析。

124家上市公司中,发布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等)的公司有59家,发布率47.58%,整体信息披露水平一般。从各指标的信息披露情况看,ESG指标整体披露率为49.06%,披露情况较为一般。分维度来看,环境责任维度(E)披露率最低,为31.40%。社会责任维度(S)和治理责任维度(G)信息披露情况好于环境,披露率分别为58.66%和57.11%。

在环境维度的信息披露中,环保制度建设、环境风险管控机制、污废水管理政策与目标等方面的文字描述性内容披露率较高,均在70%左右。而在量化数据方面的披露率较低,例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的披露率仅为14.52%,污废水排放总量数据的披露率仅为17.74%,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据的披露率仅为12.90%,总耗水量数据的披露率仅为15.32%。

在社会责任维度的信息披露中,解决就业、人均薪酬、人均社会保险费、研发投入占比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率较高,均在95%以上。但在纳税、培训情况、晋升机制、安全生产实践、用户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用户满意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率较低,均不足30.00%。

在公司治理维度的信息披露中,层次效率、流程效率、产出效率等方面信息完全披露;中小投资人保护和合规制度等方面信息披露率较高,均在70%以上,ESG管治制度和组织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率较低,不足5%。

整体来看,上市食品饮料行业企业在环境方面信息披露率较低,在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一般,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或受ESG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等因素影响,企业通常需要自行决定信息的披露范围和披露口径,导致ESG信息整体可比性一般。

三、ESG级别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一)环境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食品饮料行业环境维度表现主要基于企业的环保管理、环保行动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环境得分分布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得分主要分布于E3~E6档,其中74.19%的食品饮料企业位于E4档和E5档,环境得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1.环保管理

环保管理主要考察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内容。从得分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环保管理平均得分为33.22分;从得分分布来看,环保管理得分主要集中于4档、5档和6档,其中6档企业占比最高,为32.26%。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环保管理得分较为一般,食品饮料企业仍需进一步完善环保管理顶层设计,同时提升环保制度等相关信息的披露水平。

2.环保行动

环保行动主要考察食品饮料企业的碳排放、污废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环保公益和宣传情况。从得分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环保行动平均得分43.25分;从得分分布来看,环保行动得分主要集中在3档至5档,其中5档企业占比最高,为46.77%。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环保行动得分较为一般。考虑到环保行动是考察企业ESG环境表现的重点维度,以下将从碳排放、污废管理及能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碳排放情况

碳排放情况主要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政策和目标、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四个维度进行考察。124家上市食品饮料样本中,32家披露了室气体排放管理政策和目标,52家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但仅有18家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整体披露情况较差,此外也存在碳排放披露口径不同,可比性不高等问题。

碳排放表现方面,在披露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的企业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高的为179万吨,最低仅0.19万吨,中位数为115.74万吨。从得分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平均得分46.38分。整体来看,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披露情况较差、部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高的影响,食品饮料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得分整体较为一般。

污废管理情况

食品饮料行业企业污废管理情况的考察主要基于企业的污染物、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制定情况等定性指标以及污废物的排放量、排放强度等定量指标。从污废排放数据披露情况来看,124家上市食品饮料样本中,仅39家企业披露了大气污染排放数据,22家披露了污废水排放数据,16家企业披露了一般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排放量数据,污废排放整体披露情况较差。此外,受目前市场尚无统一标准的影响,各家上市企业在污废排放数据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横向可比性不高。

从污废管理表现来看,在披露2022年污废排放情况数据的企业中,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水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量最高为3612万吨,最低为3.14万吨,中位数为165.87万吨;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最高为120.32万吨,最低为67.00吨,中位数为1.44万吨;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最高为133.80万吨,最低为32.25吨,中位数为1.23万吨。从得分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污废管理平均得分47.21分。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企业需大力提高对污废排放情况的披露率,并在统计和披露口径上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资源管理情况

资源管理能力主要考察企业对能源的节约管理能力。从公司披露的ESG相关报告数据来看,124家上市食品饮料样本中,42家企业公布了能源使用管理政策和目标,36家企业公布了环保宣传和公益行动。但公布综合能耗、总耗水量等信息的公司较少,均不足30家。从得分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资源管理平均得分44.37分。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企业资源管理能力较弱,食品饮料企业仍需增强节约能源消耗意识和节水意识,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社会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食品饮料行业环境维度表现主要基于企业的公共效益、员工责任、用户责任和供应商责任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社会得分分布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社会得分主要分布于S3至S5档,合计占比72.58%,社会得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1.公共效益情况

公共效益情况的考察主要基于其纳税和解决就业情况。从得分情况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公共效益平均得分51.08分;从得分分布情况来看,公共效益得分分布较为均匀,其中3档至6档企业相对较多。整体来看,受大部分上市食品饮料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纳税总额和员工数量偏低影响,公共效益得分较为一般。从企业具体情况来看,披露纳税总额的企业中,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税额最高,为60.09亿元。

2.员工责任情况

员工责任从员工发展、员工安全、员工薪酬与福利以及公平雇佣四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从得分情况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员工责任平均得分35.21分;从得分分布情况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员工责任得分主要集中于3档~6档,合计占比96.00%以上。整体来看,食品饮料企业在员工安全和薪酬与福利水平方面表现一般,在员工发展和公平雇佣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用户责任情况

用户责任情况是食品饮料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用户责任包含产品和服务以及创新发展两个部分。从得分情况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用户责任平均得分50.76分。从得分分布情况来看,用户责任得分主要集中于3档、6档,分别为33.06%和29.03%。此外,在124家上市公司中,仅39家企业披露了用户满意度管理制度,仅11家企业披露了具体的用户满意度数值。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用户责任得分情况较为一般,在产品质量管理、用户满意度管理和用户信息保密制度及措施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供应商责任情况

食品饮料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供应商责任主要考察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履约情况两个方面。从得分情况来看,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平均得分39.20分,其中供应商考核与评价指标均分仅为31.13分。从得分分布情况来看,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得分较为分散,其中2档和6档占比相对较高,6档占比在40%以上。124家上市公司中,有53家企业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但仅18家企业将供应商的ESG风险纳入到管理体系内。整体来讲,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较弱,食品饮料行业企业仍需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同时强化对供应商社会环境效益的考核。

(三)治理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

食品饮料行业环境维度表现主要基于企业的ESG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绩效三方面进行考察。从公司治理得分分布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得分主要集中于G3档至G5档,其中G4档占比最高,为49.19%,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绩效的得分相对较高,ESG治理得分较低。整体来看,上市食品饮料企业普遍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和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也较为充分,但ESG管治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1.ESG管治

ESG管治重点关注上市食品饮料企业ESG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和ESG信息披露情况。从得分情况来看,上市食品饮料企业ESG管治平均得分仅为30.62分;从得分分布来看,治理体系得分主要集中于5档至6档,合计占比78.23%。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ESG管理制度建设较为薄弱,ESG信息披露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治理体系

治理体系是上市食品饮料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治理架构、合规与风险两个方面。从得分情况来看,上市食品饮料企业治理体系平均得分54.52分;从得分分布来看,治理体系得分主要集中于3档至4档,合计占比76.61%。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与行为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3.治理绩效

食品饮料企业治理绩效在在助力其赢得市场支持和促进长期投资的信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资信ESG评级体系中将治理绩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治理绩效重点关注企业的治理效率和治理成果,其中治理效率包括层次效率、流程效率和产出效率,治理成果以企业环境和社会治理成果奖励为标准进行衡量。124家上市公司中,有48家企业获得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奖项。从得分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平均得分58.07分;从得分分布情况来看,治理绩效得分集中分布于3档至4档,合计占比超69.35%。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四)争议事件得分

对于样本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违规、公共安全事故、偷税漏税、法律诉讼、信披违规等情况,我们根据事件类型、处罚力度和金额等确定相应系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争议事件评分并相应扣分。食品饮料行业2022年共有63家上市公司发生213起争议风险事件,其中社会和公司治理两个维度的企业争议事件的平均扣分为3.51和1.96分,总体扣分较低,而少数几家企业由于存在大量的法律诉讼和行政处罚,争议事件扣分较高。从争议事件类型看,以资金违规类和信披违规类居多,上市食品饮料企业需要加强该方面的风险管控。

(五)ESG级别分布情况

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的ESG评级集中分布于Aesg级、BBBesg级和BBesg级三个级别,头部和尾部企业均较少(见下图),主要受食品饮料企业耗能较高、污染较重,且环境与社会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较为一般的影响。整体来看,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ESG级别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风险相对较高。

四、食品饮料行业ESG展望

食品饮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同时食品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并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废水和固废污染物,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食品饮料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食品饮料行业已进入绿色发展转型期。联合资信上市食品饮料企业ESG评级结果显示,我国食品饮料企业ESG综合表现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ESG评级集中分布于Aesg级、BBBesg级和BBesg级三个级别。分维度看,食品饮料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表现一般,而环境表现较弱。未来我国食品饮料企业在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的同时,仍需加强公司治理,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ESG评级综合表现,在国家政策驱动下,食品饮料行业必将稳步推进可持续化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水平有望持续提升。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加强市场监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场监管程序,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食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在意见的指引下,2022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指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依法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生产者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并建立责任体系。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有望进一步加强,相关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标准将更为规范,食品安全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食品饮料行业能耗将进一步降低,绿色转型发展有望持续提速。为贯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0月,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指出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存量企业及园区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2022年6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大食品等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和污染排放标准,树立能耗环保标杆企业,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指出加强执法监督,针对重要节令、重点行业和重要生产经营企业,聚焦月饼、粽子、茶叶、保健食品等重点商品,依法严格查处生产、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违法行为。制定食用农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明确水果等食用农产品过度包装判定依据。在上述政策的指引下,食品饮料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绿色转型发展有望提速。

反食品浪费措施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加工利用率有望持续提高。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储存、运输、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降低储存、运输中的损耗;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量使用原材料。为深入实施反食品浪费法,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指出加强反食品浪费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情况的监督,督促落实反食品浪费措施,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浪费行为,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严重浪费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约谈、责令改正或处以罚款。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浪费行为的监督有望进一步加强,行业资源浪费现象有望得到遏制,食品加工利用率有望得到持续提高。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食品饮料行业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将日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绿色发展转型将进一步提速,食品加工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食品饮料行业的ESG综合表现将保持稳定并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附录:级别定义

联合资信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7月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20年9月17日更为现名(英文名称China Lianhe Credit Rating Co. Ltd.)。

联合资信是目前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用评级和评估、信用数据征集、信用评估咨询、信息咨询;提供上述方面的人员培训。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对多边机构、国家主权、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评级,对上述各类经济主体发行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工具的评级。

公司业务资质齐全,已经完成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单位,具有从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资信评级业务资格。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

010-85679696

lianhe@lhratings.com

投资人服务

陈家林 010-85679696-8624

chenjialin@lhratings.com

媒体关系

杜涵 010-85679696-8671

duhan1@lhratings.com

点击“在看”,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