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公司流程费用条件 西安注册公司 西安代理记账 西安商标注册

内蒙古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09 17:35)
文章正文

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草原牧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草原不仅是内蒙古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然而,部分草原过牧依然是摆在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面前的重要问题,既得依托畜牧业谋求发展,又得阻止草原荒漠化,“绿色”与“发展”似乎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

为此,内蒙古近年来把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紧抓“人”“畜”“草”这一解决草原过牧的关键问题,多措并举,因地施策,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全国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内蒙古方案。

巧用“加减法” 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我家原来养了200多只羊,羊对草场的破坏非常严重,导致草场产草量逐年减少,后来我把羊都卖了,开始养牛,草场越来越好,而且收入也提高了。”

“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规模养殖优良品种牛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牛”绝对是个高频词,也是一个贯穿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的主题词。面临生态环境的压力,正蓝旗正是依靠养牛产业扭转乾坤,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牧民呼布音塔拉的家庭牧场位于正蓝旗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我家有草场1700亩,养殖母牛30头,全部为三代西门塔尔牛,年接产28头,母牛繁殖率达93%。”呼布音塔拉告诉记者,他家年出栏犊牛23头左右,均价1万元以上,去年总收入达30万元,除去成本,养牛纯收入16万元。

呼布音塔拉说,十多年前,他把家里的羊全部出售,开始养殖良种肉牛,实行早补饲、早冷配、早接犊、早出栏“四个早”模式。此外,他还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做到了“少养优养精养”,实现“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统一协调和“一减三增”(减畜、增绿、增效、增收)的目标。

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特殊的地理属性导致这里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正蓝旗探索出“以草定畜+生态治理”“减羊增牛+少养精养”“舍饲养殖+划区轮牧”“集中饲养+托管代养”“四个旱+四统一”5种模式,有效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2016年以来,全旗牲畜总头数由79.57万头只下降至64.18万头只,减少15.39万头只,其中牛增加8.4万头,羊减少23.9万只。“2016年以来,全旗天然草场实际载畜量超载率实现六连降,全旗植被平均高度由15厘米提高到21厘米,植被盖度稳定在55%左右,干草平均产量由每亩不足30公斤提高到50公斤左右。”正蓝旗旗长刘晓敏坦言,牛多了,牲畜总数却降了,在这一增一减之间,正蓝旗走出了一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把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怎样解决好草畜矛盾、超载过牧的问题”探索出了全年禁牧舍饲、舍饲半舍饲、家庭牧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托养利益联结、冷季异地代养、智慧牧场、产业园区、牧文旅融合9种饲养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表示,目前,自治区正在制定促进设施农牧业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双十条”政策,初步计划新增财政资金20亿元,继续实施“减羊增牛”“稳羊增牛”战略,推动提高牲畜质量、减少牲畜数量,做到少养精养。

打造生态与畜牧业双赢的千亿级草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指出:“内蒙古自然放养的载畜量已到了‘天花板’,今后畜牧业发展的出路关键在草,有了草才能增加牛羊和牛奶,我们正发力解决这个问题。”

据测算,目前内蒙古年人工种草、秸秆饲料化利用、天然草原可食牧草等饲草供给总量可达8000万吨左右,可基本满足全区1.4亿头草食家畜饲草需求,但区域性饲草供给不平衡和成本居高不下,是目前养殖环节的堵点。

优质的牧草来源于优质的草种。在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羊草种植基地,一片片健壮的羊草毯状苗均匀摆放在育苗盘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介绍:“羊草高效育苗移栽技术在世界上是首次研发,通过毯状苗育苗、机械高效移栽和栽后管理,较常规播种,用种量节约50%,幼苗成活率提高30%,种植当年节约用水120立方米/亩,收获期缩短1年以上,效益明显提升。”今年,科右前旗已完成羊草种子繁育基地4万亩种植任务,全旗羊草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补齐优质牧草种子不足短板,加大育种攻关力度,承接了耐寒高产苜蓿、高结实率羊草、优质燕麦草新品种创制3个国家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新审(认)定新草品种22个。目前,全区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审定的草品种217个,居全国首位。为打通成果转化堵点,还安排成果转化资金250万元,购买“中苜2号”“中苜3号”“中天2号”“中来2号”等4个苜蓿品种和乌珠穆沁羊草知识产权,免费提供给蒙草、草都、正时等龙头企业进行转化,并安排7000万元进行扩繁,推广面积16.4万亩,着力打通育繁推链条。据了解,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建成草种繁育基地26万亩,能形成产能的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

今年,内蒙古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国家苜蓿种植补助资金0.6亿元,粮改饲试点项目资金3.4亿元,自治区本级投入3.44亿元,用于羊草、苜蓿、柠条、饲用燕麦生产补贴,并确定了苜蓿、羊草3年1000元的补贴标准,扶持一批生产技术好、种植技术带动能力强的饲草生产基地。2023年,内蒙古种植优质苜蓿60万亩、饲用燕麦193万亩,人工羊草达到53万亩,平茬柠条144.05万亩。

“力争到2025年,全区草产业产值达到1009亿元。饲草供给能力达到1亿吨,实现保护生态和畜牧业生产双赢。”郭占江说。

构建全产业链让畜牧业发展更稳健

走进位于扎赉特旗胡尔勒镇浩斯台嘎查的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核心示范区两万头优质肉牛生态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

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陈健介绍,该项目建设以草畜平衡为前提的现代草原生态牧场4个、千头牧场8个、集中繁育育肥基地2个、肉牛标准化育肥场30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小规模养殖场7个、多羔羊标准化养殖场45个,肉牛舍饲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了牛肉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种养循环互促、三产深度融合、生态优质智慧、健康安全绿色和兴牧联农富民”复合型现代肉牛产业。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周围3万亩农作物青贮及秸秆,50万亩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据了解,全区草场户均100亩以下的牧户占全区的60%。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好这些草场,解决过牧问题,下一步,内蒙古将推动过牧地区和人均草场面积不足百亩的牧户流转草场经营权,引导小规模牧户退出畜牧业生产,推动解决草牧场经营碎片化问题;同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依托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服务业、旅游业和物流行业转产就业,强化龙头企业和牧民的利益联结,带动过牧地区人口转移,并推进防疫、饲草、养殖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过程经营水平,促进牧民多渠道增收。

日前,内蒙古农牧厅组织全区农牧系统召开浑善达克舍饲圈养行动暨推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现场会,研究分析面临的突出问题,部署推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重点工作,加快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在做好产业化方面,下一步内蒙古将重点开展草原羊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做好科尔沁牛、华西牛种源基地,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牛羊个体生产水平。同时,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皮毛骨血等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推进农文旅有效融合,创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精”的区域性肉牛、肉羊全产业链标杆,示范推广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原标题:《央媒聚焦内蒙古| 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美丽草原——内蒙古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