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学院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主干学院。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土工程)、工程管理(MEM)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水利水电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系4个系;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造价、智慧水利6个本科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造价5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农业水利工程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工程管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管理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学院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12门,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院青年教师多次在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设有水力学基础实验室和水利实验中心,其中水力学实验室为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承担全校23个本科专业的水力学及流体力学实验教学任务;水利实验中心为学院的专业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中心,下设有水工结构实验室、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水利水运及治河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和BIM技术5个专业实验室。1996年水工结构实验室获批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水利实验中心获批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水利水运及治河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12年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获批为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及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实验室被授予河南省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学院获批有河南省水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依托水利实验中心还分别获批有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水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郑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和郑州市水工结构震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面向水利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生态水利、水利工程BIM技术等方向设有14个研究所(中心)。学院建设有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水资源管理与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学院目前在农业节水、水生态水环境修复、水工结构工程、生态水利、水资源高效利用、河库泥沙调度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建设监理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是河南省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管理领域主要研究基地,并与国际上高水平的水利工程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学院围绕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并积极参与工程科技攻关活动,实施重大科研平台、团队及项目培育计划,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近年来,学院获批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大溃口快速封堵关键技术与装备”“耦合水网工程和特大干旱孕育过程的渐进式动态供需水预测预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水-粮-能耦合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大直径PCCP管全生命周期提质量增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级重大项目5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200余篇(SCI/EI收录6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授权发明专利208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空间,先后与俄罗斯、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开展了交流合作。
学院学生在“挑战杯”科技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创新创业竞赛、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国家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近几年,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度高,主要去向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40%以上的学生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学习深造。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以李国英、陈雷、鄂竟平、矫勇、刘伟平、张忠义、刘慈欣、安少华、刘俊国等知名校友为代表的优秀人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面向未来,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和“明德、笃学、尚水、躬行”的院训,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持续提高办学水平,朝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